Tweet: 梦想靠一场运动式的政变来改变一切,即使成功,也只能带来仓促的、不稳定的局面,群龙无首的权力真空,分裂…

梦想靠一场运动式的政变来改变一切,即使成功,也只能带来仓促的、不稳定的局面,群龙无首的权力真空,分裂主义抬头,宗教极端势力的崛起,以及社会的动荡不安。更可能到来军事独裁与更进一步的集权。

Tweet: 真正值得纪念的是那些选择留在国内的亲身参与变革者,留学之后有机会获得绿卡而回国的学生们,媒体高校等体…

真正值得纪念的是那些选择留在国内的亲身参与变革者,留学之后有机会获得绿卡而回国的学生们,媒体高校等体制内的反对者,实业救国创造就业的企业家们,以及千千万万为了自身权利奋斗的普通人。民主应该是广泛参与的,循序渐进的,进一寸有一寸欢喜的。

Tweet: 喷了,中文推被8964刷屏了,一群人勿忘这勿忘那的,好像他们真的为了什么奋斗过一样。即使当年广场上嗨…

喷了,中文推被8964刷屏了,一群人勿忘这勿忘那的,好像他们真的为了什么奋斗过一样。即使当年广场上嗨的学生,对中国的民主进程也没有任何意义,只是方便了自己出国而已。89狗广场狗们每年点跟蜡烛,祭奠一下邓小平当年出动坦克,让他们顺利获得绿卡,自己在国外潇洒的很。

Tweet: 实验室同学要买平板,我说买iPad吧,app多,配件多,保值,各方面不错,结果买了个Surface…

实验室同学要买平板,我说买iPad吧,app多,配件多,保值,各方面不错,结果买了个Surface 3,现在在各种玩耍中,坐等后悔的一天。

FEZ 游戏体验

FEZ是一款精良的,倾注了作者心血的上乘之作。如果你看了纪录片 Indie Game: The Movie,就应该对该作的作者及其很不顺利的开发过程产生同情。

说实话,我第一次玩了一段时间后,大概也就是几天吧,然后就把它扔在那里没有继续玩了。没玩的原因是感觉FEZ的世界有些混乱,传送门一个接一个,不知道自己会被送到哪里,有的时候走着走着就迷路了,不知道如何回到刚才那关。然后就被我放下了很长时间。知道前一段时间,我才捡起来,继续玩。并且玩到差点通关的程度。

说白了,关键点只有一个,善用地图。没错,地图在这个游戏里的重要程度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比的。掌握了地图,你就首先知道了自己在哪,哪些关卡没有通,还需要打通多少关卡,等等等等。所以我对新手的建议是每次走进传送门到另一个关卡的时候,一定要看看地图,看看自己是怎么从上一个关卡到这个关卡的。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对这个游戏的了解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一直觉得一款好的游戏应该让人看到成长。无论这种成长是什么,可以是你的等级提高了,你的道具更好了,你的技能更纯熟了,你遇到了更大的BOSS,你打通了一个又一个的关卡。这都是成长的表现。在FEZ里,你需要收集能量块,需要打通一个又一个关卡,需要收集一些其他东西。总之,FEZ在世界观上给人的感觉是中规中矩。

FEZ的世界是2D的,是平面的。当然这么说也不准确。游戏一直都可以以3D的方式展开啊。确切的说,这是一个可以随意转动方向的介于2D和3D之间的游戏。正常情况下,游戏的画面可以转动四次,分别对应3D空间的四个侧面。但是你不能从上和下看,除非你到了游戏的后期,开启了Game Plus模式,可以以第一视角看东西。空间转动后,游戏世界并没有转动,但是我们的主人公FEZ就跟着转了。比如说你在一个侧面是在屏幕的中间位置,转动90度后,你可能就在屏幕的侧面出现了,这就是这款游戏独具匠心的画面设计。很有意思。

不得不吐槽的是,游戏的有些关卡难度也太大了。扫描二维码的梗我们就不说了,现在的游戏,你不准备一个智能手机在身边,你都不好意思玩游戏。那么游戏中作者自创的游戏语言是什么鬼,26个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字竟然都有对应的符号,这让我们这些对此不敏感的人来讲怎么能看得明白?于是乎我很邪恶的看了网上的攻略。可以看出游戏在想俄罗斯方块致敬。游戏中的画面多次出现俄罗斯方块中的多种图形,并渗透入游戏内容中,给人一种怀旧的感觉。单是这还是难度略大了,尤其是语言系统,如果让我自己玩不看攻略的话,让我玩个一年半载也不太可能搞懂是怎么回事。莫非这是给拉丁语系的人开发的游戏?人家对字母等有天生的敏感?那我就不知道了。

游戏的最后我也没有通关,最后的一关在下水道中不断上升的水位那关实在是太难了,我试了N多次都不行,只好放弃了。不过,FEZ还是一款好游戏,让人放松,让人得到了一些东西。

断网的几天里

前一段时间我们家断网了。恩,你没听错,在加国这个号称资本主义国家的地方也能断网。哦,不是在国内意义上的被断网,而是线路损坏造成的。只好打电话给客服,然后客服派了维修人员来我家现场检查给修好了。但这个普通的事情却不是重点。重点是在断网的几天里(大概2天吧),我的生活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受到影响。当然,不能看Youtube或优库上的视频了,不过我可以在学校中午吃饭的时候看。不能玩联网的游戏了,确实,从Steam上下载游戏也不行了,不过可以玩已经下载的单机版游戏(Steam有离线登陆功能。不能上网看新闻或者刷微博或Twitter了,不过可以在学校刷,虽然不能全都看完,但是可以浏览个大概,就像我之前说的,这上面的信息质量也不高。不过,也有一些好处。比如说,可以看书了,之前存在iPad上的书有时间看了,这些时间本来是上网浏览网页和看视频的时间。可以看iPad上订阅的杂志了,只需将iPad带到学校,下载好杂志,就可以拿回家在没有网的情况下看了。之前因为忙,存了小半年的杂志订阅(南都周刊)没有看,这下我两天时间给浏览完了。那邮件会不会影响?我有每月100Mb的手机流量,虽然很少,收发邮件够用了。看电影呢?嗯,说来惭愧,现在还在网上下电影来看。我的解决方法是在学校下载好之后用U盘拷回来看。总之,断网带来的影响,有坏处,也有好处。不过这些影响都随着维修人员的到来而烟消云散了。

看过《万物生长》

万物生长的电影,我能吐槽一下韩庚吗?你说他哪点好?演戏演习不行,唱歌唱的又难听,长得又难看,怎么就当上男主角了?是不是给导演潜规则了?我建议以后应该有专门的一个职业叫奶油小生,或者现在流行的叫小鲜肉。给那些没长大的小女生们当偶像。其他的就不要管了好吗。这些所谓的“明星”,麻烦你们就不要去演戏了吧,这些是演员们的事,真的,不适合你们。

冯唐的《万物生长》,顾名思义,是写主人公的成长的。虽然在小说中,冯唐本身没写清楚主人公秋水到底是怎么成长的,除了多写了几本武侠小说,多上了几个女人,多修了几门课之外,并没有深层次的,人性上的成长,或生长。而电影,老鲜肉韩庚,连外在的,小说所极力想要表现的成长都没有演出来。小说明显是要表达一种肿胀感,一种欲望,但是为什么看到韩庚就感觉像不举的样子呢。一脸娘炮的感觉,完全没有那种肿胀感好吗?连一点男性荷尔蒙都表达不出来。呸,娘炮。冰冰是好演员,演出中规中矩,完全把韩庚比下去了好吗。而整部电影表现最好的,应该是演女二号的齐溪,完全演出了一种初出茅庐的,有文化的知识女性,那种敢爱敢恨的劲,那种想对你好就想立时跟你野合生出孔子的感觉。我们看到了。这就是好演员。呸,死娘炮韩庚。

就像我说的,主人公秋水的形象时不丰满的,反而没有女主人公柳青的形象丰满。大概是冯唐一直在YY女主角应该是什么形象,而忽略了自己所扮演的男主角本应呈现的样子吧。又或许经过了这许多年,很多东西都没有变,只是一个男的,从男孩到男人的生理上的变化罢了。

死娘炮韩庚,呸,或许不是个男的?

iPad《纪念碑谷》游戏体验

在iPad上买纪念碑谷其实是一个意外,买完发现这iPad上的APP也太贵了。这款游戏平时的价格就有5刀以上。相比之下,如果你在节假日遇到打折,在Steam上的Orange Box可能也才5刀左右。如果按照游戏的可玩时间来算,5刀的纪念碑谷绝对比不上V社出的Orange Box。难怪现在游戏厂商都纷纷转向手游市场,这里的市场其实是很大的,也很好赚钱。

纪念碑谷的画面是很棒的,配色很好,唯美,同时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就像这款游戏所希望带给你的意境一样。这种宁静体现在淡雅的游戏背景颜色,以及悠扬的游戏配乐上。让玩家在能在一种静谧的环境中享受游戏的过程,这是值得肯定的一点。试想当你工作一天以后,回到家,坐在沙发上,拿起iPad玩起了纪念碑谷,一种宁静感会很快让你忘记忘记辛苦,沉浸其中。

当然,关于游戏性来说,只能说游戏的关卡难度实在是太简单了。主体游戏有10关,这么说吧,是我自打玩游戏以来最快通关的游戏,只用了一个下午,断断续续的玩,就已经可以通关了。纪念碑谷毕竟是手游平台,面对的是没怎么玩过游戏的广大消费者,并不是核心玩家群体,因此这种难度设定确实可以理解。但还是觉得太简单了,前9关简直跟玩一样,即使难度稍有提高的第10关,也可以利用逆推法轻松完成。因此,如果你玩过一些PC游戏,相信你是可以轻松过关的。

值得吐槽的一点是,这款游戏有一个价值2刀左右的DLC,还是很厚道的。不像某些手游,不花钱完全无法正常游戏下去。现在想来,PC游戏最近虽然不乏很多新作、大作,但是玩家群体可能有越来越少的趋势,现在还有几个人去关心PC的单机游戏?而且国内的市场根本就没有培养起来。再看主机游戏呢?DLC也是满天飞,本来是一体的游戏内容,结果生生拆开了N多个DLC来卖。手游就跟别提了,游戏的内购简直就是无解的存在。本来正常的游戏,结果加了N多的内购项目,不买的话根本不能继续玩下去,而且造成了很多人民币玩家。人家花了大价钱,几百几千的往里砸钱,其他玩家与之相比就根本不在一条起跑线上,自然无法正常玩耍。

好了,从游戏体验说到了游戏市场的现状,有些槽不得不吐。其实玩家真正希望的,是花些钱,安安静静的体验一下游戏,如果物有所值,就是一款真正的好游戏。

Tweet: S大学研究生工会在今天正式成立啦-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刚才工会组织者给大家发的热情洋溢的邮件中说的,从…

S大学研究生工会在今天正式成立啦-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刚才工会组织者给大家发的热情洋溢的邮件中说的,从此TA、RA们有了自己的组织。联系到最近另一个组织-研究生会正在各种丑闻的泥沼中挣扎,工会大有取而代之之势,并让我们S大的TA工资比肩UT和UBC呢(最后一句是我YY的)。

碎片化阅读与严肃阅读

最近的阅读越来越碎片化,好像读书的时间少了很多。我现在每天的阅读都是从微博开始,看看关注的人们或帐号发表了什么微博,然后再看看Twitter上有什么帖子,最后再看看网易云阅读上订阅的RSS上有什么文章,基本上就是这样了。最近很少看书,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好久了都没看完。

这种碎片化阅读的倾向好像是从我开通了微博和Twitter账户以后开始的。开通这些账户后,关注了一些人。然后就等着每天去刷新、刷新、刷新。似乎看到了很多内容,获得了很多信息,也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事。但是最近越发有一个疑问,这些信息是有效、有用的吗?我看不见得。首先,微博或Twitter上的信息,很多都是表达的个人观点、个人感情甚至仅仅是喷。这些个人观点往往没有经过深加工,不凝练,甚至是站不住脚的。特点是没有完整的逻辑链条和必要的证据支撑。我们当然可以支持或者反对某种观点,但是我还希望看到支撑这种观点的所有能够自圆其说的证据。其次就是,我们获取的信息只是针对某种微小的社会现象,在当时喷了很多,也很有观点,但不能大而广之,不具推广性,很容易让人遗忘。最后就是,微博或Twitter上的观点,有时间的局限性,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即时发生的、不完全的信息,就看到事件的全貌。但现在微博上的观点恰恰相反,比如说徐纯和事件,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整件事的前因后果到底是什么,但是很多人的意见已经铺天盖地袭来。不管你支持徐纯和还是警察,你还是不知道真相。如果等到十年之后我们再回头来看这个孤立的事件,可能得到的信息会更多,前因后果也会总结的更全面。十年后,甚至根本不会有人想起徐纯和事件,就像有人现在会想起谁是马加爵吗?因此,这些在现在看来有铺天盖地信息涌来的社会事件,在事发后短时间内人们互相喷的面红耳赤的事件,在十年后根本不会有人记起,在中国发生的缓慢的社会变革中也只是沧海一粟。因此,这些就是碎片化阅读的不足之处。那么我的对策是只完整看一些RSS订阅的内容,同时在iPad上订阅一些杂志,基本上已经能满足我知晓时事的要求了。

而严肃阅读是我希望继续保持并发扬的。这里单指读书。书,可以简洁凝练,也可以卷帙浩繁。书中获取的信息,相比于杂志、报刊、甚至新兴媒体如微博、Twitter等,内容更加丰富,信息量更大,议论的也更加有深度。虽然更新速度略慢,但是对于有些问题,快了反而没有什么卵用。因此我的对策是多找些时间读书,特别是周末的时间,可以用大块的时间涉猎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