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的回想

 

总想着练练钢琴,就像从前一样。家里的那架一直放在那里,黑色的,我也叫不出的牌子。大概是上海造琴厂90年代初的产品。现在它上面蒙上了一层白布,很久不弹的缘故。钢琴上亦摆满了乱七八糟的物品,我知道这是对音乐对艺术的极大侮辱。它本该一尘不染。但是它将近有10年时间没有传出过优美的旋律了。作为一个物品,它早已失去了原有的价值,现在连使用价值都不复存在了。唯一的功能是摆在书房里占去一部分空间,使得本显空旷的房间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充实感。

说实话,我本想挽救它,使它重获新生。我不止一次的打开琴盖,双手轻轻碰触着遥远而又近在眼前的键盘。我耳中回想着电影中或是其他地方听到的优美而婉转的旋律。想象我就像里面的主人公一样,坐在钢琴前,忘情的弹奏。但是我不能,我不能。它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它。直到坐在它面前,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与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多么大的距离。我想弹钢琴,不过也许我只是想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The old good days.我更喜欢英语的这种叫法,给人很强烈的回忆感。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记忆中它只属于我,只属于我一个人。我一个人在广阔的田野上奔跑,朝着太阳的方向。那是我所向往的,终身不会再得到。

去过一次书店,书店内有些钢琴方面的书,乐理方面的知识一概忘记了。“不过至少我还能想起弹钢琴的事”,我自我安慰道。

校园

 

骑车横穿家所在的大学校园。校园空空荡荡,学生已经走光。街道是刚下过雪后的痕迹,斑驳而沧桑。当校园里太阳的最后一丝光线尚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时,我总会适时出现,骑着车,撇下沉重的负担。街道两旁的景色在我的眼前飞也似的流过,一切便变得黯淡。

这时,我总能想起那个远在南京的大学校园,那是我过去一年半和今后两年的归宿。回忆渐渐清晰起来。

校园里有的是相似的再普通不过的人:黄皮肤,黑眼睛,黑色的毛发,都是蒙古人种和马来人种的混合体,都操着地道或不地道而带着家乡口音的北京方言,从他们的谈吐及举止上看都是属于Teenage的年龄。在一个特殊的夏天里,我们一同汇聚到那个满是梧桐树的城市。

校园没有什么太大的或者说与众不同的鲜明的特点。小巧,紧凑,秩序井然又有条不紊。

校园的清晨和黄昏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

每到下课的时候,人们从教学楼和主楼里蜂拥而出。而上课之前又有一群群人奔向这些地方。于是两股人流交汇,碰撞。我总想在这种时刻有那么几次美丽的邂逅,就像我在自习室或者汽车火车上常常幻想的那样,而每次都是没有结果。

主楼是阴森可怖的,从它被建成那一天起,里面不知上演着多少悲欢离合,爱恨情愁。而这些如今仍未谢幕。

教学楼是空洞的,整个建筑就象两个玻璃杯子并排矗在那里。是学习的好地方。教学楼前是一棵很高很大的树……

回忆戛然而止,再怎么想也想不出丝毫的片段。往日像电影胶片一样清晰的影象现在不产生任何作用,没有任何印象,记忆在随时间不断流逝。

不过我依稀记得,脑海中,当校园的梧桐树落下第一片比巴掌还大的树叶时,我坐在操场旁的看台上……

写些什么呢?

写些什么呢?最近除了累就是乏。

乏,乏,乏。从没有过的乏,尤其在放假开始的几天。一个学期都沉浸在为学习操心的奔忙中。就像谁说的:“痛并快乐着”。痛是肯定的,快乐现在还没有看到。我想到整个学期甚至都没安安稳稳睡过一次午觉。现在总算能休息了,歇息了。可是还不敢过于放松,还在想着下个学期应该做什么,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我的生活,我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难道只有用整晚的自习来填充自己对“无悔”的诠释,来一笔笔雕刻出梦想中未来的蓝图。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样做是“政治上正确”的,至少比玩游戏和发呆来得更充实。不过说实话,上学期事情也实在太多了,可利用的时间于我明显不够。考虑到下学期臃肿的课程设置,现在实在有些着慌。

不想了,不想了,不想了。想得太多就是强迫征的表现。现在的任务是好好休息。在我理解,充实的假期不单指体重的充实,还有忘却上个学期的所有痛苦,将乐观充实到自己的心情中。好吧,多看电影,多看小说,多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