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Stataion Now

本届CES上索尼终于拿出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PlayStation Now。其实它主要还是一个流媒体的服务,就是说你在PS4上,PS Vita上,PS3上,电视上,平板上,手机上玩游戏,这个游戏本身不是运行在你的设备上的,而是运行在远端的服务器上的,只不过把游戏的画面传输给你。这一方面保证了游戏的流畅性,只要保证你的设备可以流畅的播放720P的视频,你的设备联网,就可以玩游戏啦,另一方面扩展了你的设备的可玩性,用安卓手机不再只能玩有些弱智的手游了,PS Vita上的游戏可以玩,连PS3和PS4的游戏都可以玩,岂不是很爽。而且,我觉得索尼绝对不会只限于提供PS4和PS3的游戏,何不把PS2甚至PS1上的游戏一起带给玩家呢?那可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就了。其实主机平台一直以来不及PC平台的一点就是不向下兼容,新一代的游戏机不支持上一代的游戏,这买了游戏如果想在新的游戏机上再玩的话,就要再买一个,有的时候上一代的游戏就根本不出了,成了玩家永远的回忆。不像PC平台,软件和游戏的向下兼容性特别好,我现在都可以玩DOS下的游戏,你说得多牛逼。

说到PS和Xbox的竞争,从销售数据来看的话,PS4在全球的销量远高于Xbox One,不过Xbox One的全球发售国家数量不及PS4,所以两者的竞争也不太好说。但是从这一代主机整体来看,Xbox追赶的越来越快了,大有要超越的趋势。PS4整体做的中规中矩,该有的功能都有,价格也便宜,性能不错。Xbox One强在其搭配的Kinect体感控制和语音输入功能。其实我觉得苹果的Siri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解决方案,大家用的更多的是调戏之,或者是开车和在家里用的。在公共场合大家应该不太会用到。而Xbox One的Kinect就是摆在家里的客厅里,你朝Kinect说什么都不会有违和感,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这样它的利用率肯定相当的高。而且在操作系统的整合上,下一代的Xbox One估计就是用Windows操作系统了,这样软件的功能肯定更加强大。

这时,就在这时,有人都预测索尼在2年后可能要破产了的时候,索尼推出了看起来很好很强大的PlayStation Now功能,实现了全平台的整合,我系统上不及微软,我可以把媒体流推送给你,后端运行在我的服务器上。只要我保证服务器的稳定就好了。但是索尼真的会做好这一步吗?我们拭目以待,前几年索尼的PlayStation Network还被黑客黑过整个下线了呢。

读《我们台湾这些年》

最近读了一本《我们台湾这些年》。作者介绍了从其出生开始台湾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文笔一般,一般,很一般,虽然是给普通人看的,但是大哥您的文笔能好一点吗,不要这么多台湾大白话和口语词汇好吗?相比国内流行的网络小说,虽然我没看过,但是文笔真的差到爆了有木有。给人的感觉是我们的语文教育还是不错的,中华文明的火种看来在台湾是传不下去了,还是要看大陆啊。

历史,给人的感觉总是跟政治挂钩的。前面看过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就是完完全全的政治史。可是你如果认证回忆一下我们历史课上学的东西,学到的历史难道不就是政治史吗?一个王朝建立了,一个王朝中兴了,一个王朝覆灭了。历史的车轮无情的碾过每一个想要万世王朝,碾过每一个想要万岁的君主,一直到今天。本书虽然文笔弱了些,大体上还是介绍了一下台湾在70年代的现代史的。话说台湾在蒋经国起的十大建设也没有比国内的改革开放早多少啊,人家发展的就领先很多啊。不过话说回来,人家地方小人少好办事,大陆这么大,我看看谁敢说如同烹小鲜。还是很佩服蒋经国先生的,书中引用了蒋经国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

看清楚了吧。从前没有过,将来也一定不会有。所以说,社会的现实和历史的必然趋势决定了这样。你说一个社会,难道就没有阶级吗?没有阶级难道就没有阶层吗?没有阶层难道就没有利益冲突吗?没有利益冲突就没有利益集团吗?人们不会为了自己所在的利益集团的利益,也就是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吗?不可能没有。只不过在某一时期,执政党有着执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江山是老子打的,宪法是老子颁的,此为合法性;老子带领全国人民以年经济增长不低于7%的世界最高速度勇往直前,大家都有饭吃,大家都有奔头,此为合理性。合法性不容易质疑,合理性就不太好控制了。试想如果金融危机了,经济不景气了,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了,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就会突然之间爆发了,养老金还都是小事,我跟你说。政府的腐败,军队的腐败,媒体的垄断,国有企业的垄断,凭什么电厂只能国企开啊,老子不能开个电厂啊?凭什么石油只能国企卖啊,老子进口回来自己卖难道不行吗?对不对,矛盾全出来了。所以说,这些开放是迟早的事,现在经济好了,民进一点,国退一点,还退得极不情愿,还得在别的地方捞回来一点。等经济不好了的时候,哼哼,早晚都得改。到时候就看大陆能不能出一个蒋经国了,有了蒋经国,看起来乱,实际上是有序的改。没有蒋经国,就不好说了。

对科技产品的态度(硬件篇)

昨天游泳太累了,只写了一点,今天谢谢电脑机其他。

接触电脑很长时间了,以前家里买电脑是在97年,也算很早了。最早没什么特别的用处,就是做些简单的文字处理,word啊什么的。后来能上网了,不过拨号上网的网速着实很慢,只能浏览浏览新闻,没什么特别的事。其实话说我们买电脑,大部分应该还是组装机吧。想起来买电脑,就是到电脑城什么的地方,找人装一台,几千块钱应该就可以了,再装个盗版的XP系统,差不多就行了。其实组装机也没什么不好,不过有些时候如果某些硬件不兼容的话就麻烦了,而且给人的感觉是电脑城里的人都有点……怎么说呢,不太让人放心。万一用了质量不好硬件,受伤的永远是消费者。再说盗版的系统,哎,有些系统安装上就有木马,有病毒,有后门,杀毒软件接连报毒,呵呵。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花了几千块钱买的电脑,为什么不能再花几百买个正版的系统;就像买了iPhone,却越狱装app。后来上了本科,自己买了个二手的台式机,放在学校的机房里,用着还挺爽,就是显卡太烂,游戏也打不了,电影还能看一些不太清晰的,主要还是用来学习的吧。上了研究生自己挣钱买了个笔记本,一直用到现在。貌似这里还有我的关于这个ThinkPad测评,请戳这里。买ThinkPad是在ZZ的带动下,它的小黑从大二开始用,用到现在还在用,你说质量得有多彪悍,得有多靠谱。其间就重装过两次系统吧,升级过一次内存,换过一次硬盘,我拆开给CPU涂过一次硅胶,清理过一次灰,出国后还换过一个山寨的电池。她现在还在拿它看视频,处理数据,写文章,玩游戏等等。我只能说,ThinkPad,你太牛逼了。话说我买东西有个习惯,买大牛逼品牌中不那么牛逼的产品。当初买我的这个小黑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首先,品牌牛逼,质量有保障;其次,不牛逼的产品,价格靠谱。就这样买了我现在的是SL410k。其实当时如果买次一点的品牌如Lenovo或者台系品牌,都可以有独立显卡的,不过,看重的就是小黑优秀的设计和出色的做工,质量就是靠谱啊。还有就是小黑的键盘感觉是在太爽了,比现在的巧克力键盘爽不知多少了,键程短,反馈好,你们有机会可以感受下。好了,电脑就写到这了,话说今年有计划入手一台Mac Mini,就等着苹果更新Mac Mini的产品线了,在圣诞的时候搞个回来。

平板我在买之前觉得是玩具,买回来觉得是神器。神器在哪呢,就在于网页浏览的体验真是太好了。当你仰着脖子费劲看电脑屏幕浏览网页的时候,有平板就舒服多了,想怎么看就怎么看,而且页面可放大可缩小,遇到优秀的网站对手持设备有优化的话,浏览网页的体验确实提升了不少。当然看视频还是在电脑上看为好,毕竟大屏幕看起来更爽。因此我用平板基本不用app,装了一堆游戏很少玩,其他的app都是阅读类的。平时主要用平板就是浏览感兴趣的网站。看书的话平板也还可以,但还是Kindle显得更专业一点。当时Kindle是在神奇的淘宝买的,看书真心不伤眼啊(话说现在平板的阅读软件都把背景颜色设置的很柔和,也不是太费眼,但是,还是比不过e-ink屏)。我的Kindle是三代键盘版,有广告,有3G。话说这个3G也是神器,亚马逊与全球的移动运营商都有协议,用Kindle 3G版可以免费在全球上网。不过,嗯,考虑到Kindle屏幕的刷新频率,看食品就别想了,看图片也别想了,看复杂的网页也别想了,好像也就看看书还差不多。还有,可以上网查收邮件,回复邮件。试想当你第一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发现电脑手机都没电了,即使有点也没有信号。这时掏出Kindle一连竟然发现有3G信号,可以上网发邮件,得有多爽。我第一次在温哥华的时候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最后一个是MP3了,相信很少有人现在还用这个了。我就是其中的一个,第四代iPod还在用呢。话说这个iPod竟然是中奖得的,你敢信?当年国际出版巨头Elsevier在国内高校搞调查,在全国随机抽了几个人,嗯,我很幸运就被抽中了。得到了这个iPod。功能还是挺强大的,可以摄影,听歌,竟然还有跑步的计步器。当然必须用iTunes才能传歌,刚开始用觉得尼玛太麻烦了啊,传个歌竟然还有另外装个软件,现在看觉得尼玛这太有用了啊,乔布斯真是天才啊,有木有。准备以后入手一个iPod Touch,再配上黑莓的全键盘,还是比较不错的随身搭配。

对科技产品的态度(硬件篇)

好了,今天讲自己对科技产品,尤其是硬件产品的一个态度。那么这里先说一个总体的观念,那就是硬件产品,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这一个要点,没有其他了。哦,对了,还有,最好可升级性要好,这主要是对电脑说的。

先说手机。早年用过诺基亚,发现诺基亚的功能机真结实啊,可谓是摔多少次也不会坏的。当然这跟功能机的结构也有关系,本身屏幕就被机身严严实实的包裹着,想摔碎也难。后来诺基亚的塞班系统的触屏手机也一样坏的,都是康宁大猩猩的玻璃,谁家都一样。不过据说现在WP系统的手机依然结实,抗摔。后来无意中看到黑莓,发现我去,这么多小按钮看起来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啊,而且屏幕是横过来的,有木有,简直就是高富帅才能用到的啊。后来攒钱买了个经典的8700g。我还在本博客上做过一个简单的测评呢,有兴趣请戳这里。黑莓的经典全键盘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牛逼,好吧,两个字。尤其像8700这种比较宽的机子,键盘的手感不要太好了好嘛,打字真的跟你用电脑键盘的感觉差不多啊,速度上也差不了太多啊。比什么T9键盘或者触屏打字好太多了好不好,精度高,速度快,打字还舒服,就是这么霸道。其实你想想买个手机干吗用的,无非就是打电话,发短线吗(我是说以前),黑莓的信号好(貌似辐射也大),打字快,简直牛逼到家了好不。不过后来iPhone等触屏手机发展以后,黑莓这么小的屏幕确实不太方便上网浏览,app也少,确实有些落伍了。后来又买了个8520,有点小,打字感觉没有8700爽,不过依然甩出触屏几条街去。不足之处就是,呵呵,不知道为什么黑莓的WIFI做的很差,不能像苹果或者Android机那样只用WIFI上网,不走流量。而且黑莓在国内经常断网,貌似是没有开通黑莓的服务导致的。不过,不过,话说回来,黑莓新出的Q10,嗯,又回来了,有木有。全新的触屏加键盘,我去,简直不要太爽。很心动,估计下一个手机不出意外,或者黑莓还没有倒闭,或者黑莓没有出其他的旗舰全键盘手机的话就是它了。

另一个是电脑,哎呀,电脑明天再写吧。

对科技产品的态度(网络服务篇)

好吧,实在没什么可唠的了,今天讲一讲我对网络服务的态度。那么这个网络服务包括的太多了啊,所以我自己给下了一个不准确的定义,就是包括所有需要你注册的都叫网络服务,比如说邮箱啊,论坛啊,空间啊,视频啊,微博啊,购物啊等等等等。那这就要一个一个按类型说了。

首先说邮箱。哎呀,最麻烦的就是邮箱了。因为邮箱在你的个人网络服务中乃至你的生活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你们想没想过。现在注册个什么其他的东西都要你填邮箱,没有邮箱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说你活在网络时代。好了,既然邮箱这么重要,一个好的邮箱名称真的就是很重要。可惜啊,可惜,每当这时总是感觉可惜。自己从来就没有注册到过让自己很满意的邮箱名称,有没有,有没有。要怪就怪中国人尼玛名字都是单音节的好不好,重名太严重了,即使不重名,读音竟然都是一样的,汉语拼音“李雷”和“李磊”你能写出两样来?所以每次注册一个新邮箱的时候都极其纠结。挖空心思想一个别人用不到的名字,再加上自己名字的汉语拼音加起来只有4个字母,你们感受下,早早的这个名字就被注册掉了好嘛。记得最早的邮箱竟然使用新浪的,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用了搜狐的,后来觉得搜狐不酷用了雅虎啊,后来尼玛雅虎邮箱竟然倒掉了,后来又陆续注册了谷歌的,微软的。都没有注册到很好的名称。不过好在微软的邮箱域名比较纠结,从hotmail,到msn,到live,到xbox,再到最新的outlook。你能现象这公司得多大,尼玛光邮箱的域名就能纠结成这样,换了不下5次。好在最新的outlook刚开放注册,我就给我和ZZ注册了两个以我们名字命名的邮箱,爽啊。但愿微软不会很快倒闭哦。

论坛貌似没注册过什么,觉得天涯太尼玛乱了,百度贴吧太尼玛乱了,还是豆瓣小清新一点(话说豆瓣是论坛吗?)。

空间,嗯,这里空间包括了SNS服务。曾几何时,当国外的MySpace和Facebook火起来的时候,国内复刻版的校内网也开始在大学校园里野蛮的推广。最开始记得注册校内网竟然尼玛要edu.cn结尾的邮箱,你们有么有想过其他人的感受?后来开放所有邮箱了以后,赶紧进去注册了一下下,发现这种服务还挺新鲜,各种老同学都能找到,不错。不过随着玩得越来越多,发现尼玛这SNS服务有点过于暴露用户隐私了吧,随便某个人就能搜索到你,而且你写的东西,你传的照片,你的好友都有谁,哼哼,别人很容易看见的说。所以,在使用几年后,毅然决然吧校内账号给删除了。删除账号这种事国内的网络服务一直做得不是很好,你们能找到QQ空间在哪删除账号吗?找不到吧,呵呵。这不就得了。删除了之后就开始转战QQ空间了。不过发现QQ竟然会认出你来,这个认出来不是通过特别的手段,而是通过你的QQ好友认出的,我们一般QQ都会起一些比较奇怪的名字,为的的就是保持一些匿名性。不过像我这么老实的孩子从来不会跟陌生人打交道,连加我好友都要认证我的真实姓名的好嘛。所以我的QQ好友都是以前的同学、家人、朋友、同事。这样别人都会给你起的备注,而备注一般都会用你的真名。你看看,如果你几个好友给你的备注都是一样的名字,那么腾讯基本上可以锁定你叫什么了。嗯。所以呢,现在QQ空间也不怎么用了,流量都导入到我自己的网站上去了。虽然还发一些空间的说说,不过隔一段时间也会删除之,转到自己的网站上去。就是这个样子,出国了也没注册Facebook。倒是注册了Linkedin和Research Gate,大家可以感受下什么叫专业人士。

视频就不多说了,万年的优酷,从前只是看,没注册过,从来不评论,不过后来开始自己上传视频就要注册账号了。不过话说优酷的搜索功能做的真心差。

购物网站也不多说了,京东啊,亚马逊啊,万能的淘宝啊,都有注册。网购真心是必然趋势啊。

好了,最后重点谈一谈微博。话说微博火起来的时候我还真没玩。想想自己的第一个邮箱是新浪的,当时真的很渣,垃圾邮件一堆一堆的。干脆就不用了。看来新浪做起微博来也不一定怎么样,哼。所以好久都没用。不过后来ZZ注册了个账号,而她也没关注什么人,我就拿来玩了玩。发现微博还是挺有意思,开始关注意见领袖,后来觉得这些人不好玩。最近专门找了些写有意思的微博的人,微博还是挺有趣的。来加国后也注册了Twitter,上面的中文推特圈也很有意思,可以和微博互补。

大概就是这些了吧,对了,没有注册微信,90后的玩具,哼,不屑。

对科技产品的态度(软件篇)

实在不知道写什么了,这尼玛一天一篇日记跟作业一样催人命啊。

好了,今天谈谈自己对科技的一些看法,当然主要谈软件方面。本人是非常喜欢简洁的,这个从本人电脑的桌面上来就可以看出了啊,光秃秃的只有一个万年不变的“我的电脑”和“回收站”,桌面背景是Thankpad的经典蓝色背景,有个英文Think,字母i是小黑著名的小红点。哎,就是这么简洁,看着就爽啊。其实不把桌面放上东西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有些人电脑桌面摆得跟迷宫一样,各种文档,各种软件的图标。这不好的之一在于拖慢系统进程,之二在于如果电脑中病毒了,需要重装系统的话,C盘的东西通常不太好恢复。当然现在有很多方法可以恢复C盘的东西了,比如说你建立一个Linux的U盘启动的系统,用这个U盘启动电脑的话,通常各个硬盘就可以随便看了,呵呵,一般人我是不会告诉的哦。

好了,扯远了。说到爱好简洁的特点,那就是我真心不喜欢装太多的软件,通常是软件能覆盖某一方面的功能就好了。当然软件也不能有太多的功能了,那软件看起来就会很花哨,其实真正用它干的事就那么几个。这样看来我的偏好存在一个矛盾啊,如果不喜欢装太多的软件,那就需要软件的功能强大,可如果一个软件的功能越强大,岂不是就越花哨了?嗯……是这样子的。所以解决的办法是我经常处在安装、删除软件的痛苦经历中。看到一个软件不错,安装之。用久了感觉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删除之。久而久之,反反复复。

举个例子,QQ是我们必装的软件之一吧,我从高中就开始用QQ了。见证了QQ从小巧可爱到包容了尼玛各种功能。最后终于怒删之。不过不行啊,没了QQ生活失去了很多乐趣,好多人联系不上啊。现在感觉一个好久不联系的人你用QQ聊聊天发个问候好像毫无违和之感,但要让你直接打个电话过去好像就有点尴尬了不是。所以为了平衡使用QQ的必要性以及QQ软件本身庞大臃肿的状态,我就开始用了网页版的QQ。当时用了一段时间发现网页版的QQ不能视频,视频的话还得安装插件,装了插件有拖慢浏览器的风险。所以我左思右想,终于找到了传说已久的TM QQ(这里真的不是给企鹅做广告)。我觉得TM QQ才是继承了QQ最根本的东西。软件本身不大,但是该有的功能一样不少。不过少了许多正式版QQ硬加入的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什么弹出新闻啊,各种无用的功能啊。这样就真正做到了简洁和功能之间的平衡。

再讲一个例子是音乐播放器。我用过的音乐播放器真的很多,从最早的什么Winamp,到国产的什么千千静听,还有酷我啊,酷狗啊,甚至还用过传说中很牛叉的Foobar 2000,乃至后来使用的Windows Media Player和现在正在用的iTunes。国产的这些软件一大让人觉得不爽的地方就是看着太“闹”。虽然功能很强大,可以在线下歌,匹配歌词,看MV等,但是就是觉得功能太多,太繁,闹,不爽。后来用的Foobar 2000据说很牛叉,但是可能是太牛叉了吧,没下过很多插件,感觉就那么回事吧,爱折腾的人可能很喜欢。真正用的倒是Windows 7自带的Windows Media Player感觉还可以,管理音乐什么的很方便,功能该有的都有,该没有的也都没有。不过Windows Media Player不好的一点就是购买音乐不是很方便,不像iTunes打通了从商店到设备的所有环节。自己本身用着iPod听歌的话,iTunes是必装的软件。用着用着就觉得还是苹果的东西用着舒服啊,买歌方便不说,管理歌曲也不错。界面干净整洁。可能唯一的缺点是在Windows下比较占用系统资源吧。而且iTunes虽然没有显示歌词的功能(貌似外国人都不需要听歌时显示歌词,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可以自动匹配并下载你导入歌曲的封面。这样你在别的地方下载或者购买的歌曲也可以自动显示封面了,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嗯,今天就先白话到这。

所谓分子料理

最近读了一本书讲食品科学在烹饪中的应用,书中还着重介绍了所谓分子料理。初看感觉很神奇的样子,这种烹饪方法大量使用了食品科学的研究成果,以及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原材料,加工方法,结合传统的烹饪方法,创造出了所谓的分子料理。其实书中介绍的分子料理的本质是用几种单一分子物质创造出食物,最简单的比如说棉花糖,就是分子料理的一种,它只是使用普通的砂糖创,通过加热,离心,制造出的一种神奇的食品。书中介绍的分子料理包括由各种胶类制成的类似果冻类的东西,制造过程还是挺麻烦的,好吃不好吃就不知道的,不过感觉应该很神奇。还有如从葡萄汁中过滤出来的各种多酚,好吧,抗氧化的功效应该还是不错的,就是不知道口味会不会很涩。

现在感觉连厨师都要学习一点物理、化学、生物知识才够格的,好吗,或者难道让一个食品科学家去做厨师?嗯,也是一个备选的就业方向。不过科学在烹饪这一方面确实起了一些促进作用。虽然说食品科学应该是科学的范畴,基本的流程是提出一个假说,验证是否正确,研究的问题也主要是为了回答为什么这样,而不是应用范畴,主要的应用也是在食品产业,关注大规模的生产过程。而烹饪主要还是属于应用的范畴,主要关注的是口感,口味,风味等等。但是食品科学跟烹饪还是有很大的交集,将食品科学的理论或者研究方法应用在烹饪的各个方面,应该会是很有趣的结合。

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今天读毕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感慨颇多。作者在书中分析了汉、唐、宋、明、清几个朝代的政治结构,官员选拔任免制度,军队组织,赋税制度等。从观点上看,作者明显推崇汉、唐政治,尤其是汉代政治,在中央,三公九卿,在地方,郡县制,很好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状态。唐代三省六部制也不错,只不过地方政治如节度使制等导致了后期的衰落。对宋代政治与其说是贬抑,不如说是同情,虽然文化大发展,但国家层面积贫积弱,对辽、对金都是如此。明代开始没有了宰相,相权削掉了很大,真正进入了君主专制。清朝更是如此,作者甚至不认为是清朝是中国,而是外国入侵。

作者的几个观点还是很值得回味的。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认为,任何的革命,不应以现实迁就政策,而永远应该是政策来迁就现实的。就像当年胡适曾经说过,多研究些问题,少研究些主义,也是很有建设性的。如果一味的想着主义,想着理想,脱离了现实,革命早晚是要失败的。

另一方面,通过作者的分析,我们不能管中国的古代社会称为封建社会,封建制在欧洲是有的,我们则自秦汉以来就没有了封建。封建封建,有封才有建,可自秦汉以来都是地方官员治理地方,对国家负责,从来没有封建领主自己割据一块地方。而且也不能简单的管古代叫君主专制,因为君主并不是一直就专制的,一直以来,相权和皇权都是共生的,很多时候,相权还高于皇权,怎么能叫君主专制呢?只不过后来明清没有了宰相,相权削弱,皇权增长,才能叫君主专制。

作者通过分析各个朝代的政治,发现任何朝代的政治,开始总是好的,可是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各方面都变化了,都不一样了,同样的政策就行不通了,甚至阻碍了发展,使民众的生活恶化了,终究逃不过倾覆的命运。所以我认为政策应该及时的变化,不能像儒家一样言必称尧舜,都想回到三皇五帝的时代,尧舜是什么年月的事情,三皇五帝死了又有多久了。政策的事情忌讳遵古制,事情总在变化,如果顺应不了潮流,早晚会翻船。

P-Card介绍

到了新年的第二天就有点不知道该写什么了,尼玛,新年第一天就立下的誓言是要短命的节奏吗?好在想起来不久前领到了P-Card,在此可以介绍一下加国的科研经费是如何使用的。

前一段时间实验室退休的、毕业的人有点多,竟然只剩我一个人常驻,老板无奈只能给了我一张P-Card,买试剂什么的可以自己上网买。话说这个P-Card全称叫Procurement Card(采购卡),当然你把P简单翻译成Purchasing也可以,我听到财务处的人就是这么叫的。P-Card从外形上看去就是一张普通的信用卡,是万事达卡,蒙特利尔银行发行的(该行的客服都有法国口音哦),卡片上有持卡人的姓名,过期时间和安全码等,跟一般的信用卡完全一样。但是这个卡是专门为了科研采购用的,而且有额度限制,每个月消费不得超过$5,000,而且一次购物不能超过$1,000。所以基本上就只能上网买些试剂、耗材啊,买些小型设备之类的。大型设备需要用另外的方式购买。我在得到这张卡的同时还有财务处的人来培训,教我们如何使用此卡。培训的内容不是很多,比如说,这个卡不能提现,不能买吃的(尼玛食品专业有时就得去超市买吃的拿回来研究好吗)。培训的人举了个例子,你可以用此卡在酒店订房间,但是不能用此卡在酒店买吃的,好吧,住酒店是要饿死人的节奏吗……因此出差开会啥的吃饭应该就是自己解决了吧。还有此卡不能买礼品卡送给别人,因为礼品卡等同于现金(北美礼品卡很常见)。这张卡还不能用于支付差旅费,不能租车,不能……基本上就是说此卡只能用于实验室的日常开销。

我觉得P-Card的好处之一就是买试剂耗材方便了许多,虽然国内也有试剂公司可以先记账,月底或者年底再统一结算,但是这样还是省去了报帐等一系列麻烦。另一个好处就是进一步提高了贪污的成本,因为买试剂什么的一切都是走账,不会出现说自己先花钱买东西,再去财务处报账的事情发生。当然了,有人说也可能你先跟试剂公司讲好,花钱在网上买东西,用这张卡支付,结果试剂公司并不真的给你发货,而是把你消费的金额返还给你的个人账户,你依然可以达到贪污的目的。这……成本有点太高了吧……而且可操作性不高,大的试剂公司应该不会那么好买通,小的本地的公司倒是有可能。不过这边规定刷卡消费都是要交税的,试剂公司会因为你的这笔不存在的消费而向政府交税,反而不划算。这样如果你真的想贪污的话,又要打通试剂公司的所有人,成本还是挺高的……分析了这么一大堆,在于介绍P-Card这种科研经费的使用方式。简洁、高效、杜绝贪污是它的特色吧。

最后记得给我们培训的人反复在强调的一点是,科研经费是public money(公众的钱),是每个纳税人交上来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是public money的本来目的。

卡尔加里之行

话说圣诞节至元旦假期是西方一年中最重要的假期了吧。S大学的本科生一般从12月份考完试,就可以一直放假到1月5号,2014年的1月6号开始上课。我们研究僧大概从24号开始就可以不用去学校的样子了,貌似,直到1月1号为止。之所以说貌似,是因为没有人跟我说这1周多的日子到底是不是法定的假日,因为法定的假日只有12月25,26号和1月1号,其他的非周末日期其实不是法定假日。但是学校在这段时间是出于完全关闭的状态,完全关闭意味着所有的楼都锁上了,没有钥匙根本进不去,而且通风橱啊什么的都不开了,所以做实验也比较麻烦。大概默认的状态是不用来了吧。

好了,现在还没开始正文。去卡尔加里的起因是ZZ要去办美帝的签证,那就要去美帝在加拿大的领事馆。而领事馆自然不会设在S市这种小地方,所以我们只能去邻省A省的卡尔加里办了。而说到ZZ去美帝的事,是因为ZZ的好友在美帝要结婚了,未婚夫还是美国人,结婚是在南卡一个著名的海滨城市。我们提前订好了灰狗的大巴往返车票,在网上预约了12月30号的签证,我们在29号晚上就启程了,一切看似比较顺利。

灰狗的车我在去年暑假的时候坐过一次,也是相同的线路,车况还凑合,前后排的座位距离比较短,腿有点伸不开,没有电源插座,没有WIFI,大概是这么个情况。我们晚上6点半上车,闲来无事,倒头便睡……话说我们在国内也是有过丰富坐火车经验的好吗,早已练就了一身上车就能睡着的功夫。一路就这样睡过去了,加国的冬天天黑得特别早,外面早已漆黑一片。只能探头从前窗看到前面黑漆漆的路面,道路两侧是皑皑白雪。开始我还在担心司机师傅这么晚了别疲劳驾驶睡着了,全车人的命啊,担心着自己就睡着了……

差不多半夜12点的时候就到了A省的另一大城市埃德蒙顿,在埃德蒙顿的灰狗车站等了差不多1个小时,就要转车去目的地了。这里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工作人员说这里安排了两辆车去卡尔加里,一辆直达,一辆停靠所有途径的小城镇,所以自然大多数人选择了直达的车。我们刚上车,就又开始倒头便睡的节奏……结果尼玛4点半,没错,是早上4点半车就已经到目的地了,这有点太出人意料了好吗?正点应该是6点15到的好吗,这叫我们怎么办。于是我们只能在车站等着,毕竟预约签证的时间是8点半,不可能5点多就去那排队等着的。车站不知怎得有点冷,我是睡不着,但是ZZ一身过冬的装束,尼玛竟然又能倒头便睡……还躺在躺椅上,枕着我的腿,跟对面流浪汉的造型一样就睡着了。挨到了6点,车站内一个小餐馆开门了,我们进去吃了早点,热乎的面包夹培根煎蛋(bagel)还是挺好吃的。然后就去灰狗车站旁的C-Train等车了。

要说卡尔加里真的是大城市啊,竟然还有轻轨,我们从S市这种小城市来的真的是进城的农民啊。最尼玛牛逼的是卡尔加里的轻轨竟然没人检票就能进站,是的,没有检票。只是在进站的途中有自动售票机,我们买了Day-Pass就可以在这一天随便坐了。而且上车后没遇到检票的(可能是放假,据说平时会有检票的,而且查出你没买票就要罚款罚很多,也会影响个人信用等等),出站也没有检票的,好吧。我们来到市中心的美帝领事馆一楼,ZZ进去安检,我就去旁边的Tim Hortons坐着等她。没想到效率还挺高,我们7点45到的大概,8点半竟然就结束了,真心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本来计划着大概中午才能结束,然后下午去大统华购物,晚上坐车回去。结果现在可以提前去大统华,然后又可能坐上午11点的车回去。这次去的大统华规模较小,我们半个小时随便买了点东西,然后又坐车回到了灰狗车站。一看表才10点,花了$21换了票,然后就能早早回家了。

上车依然是……你们懂的,倒头便睡,这次睡得不是很沉,窗外是白雪皑皑的景色,路上车也不多。下午我们来到S省和A省交界的地方,换上了STC也就是S省运输公司的巴士,立刻有翻身的感觉。这尼玛座椅坐着也舒服,前后排距离完全够伸直了腿,而且最重要的是有免费的WIFI,高端大气上档次啊。这尼玛灰狗这种私营企业跟国有企业(STC是S省政府创办的企业)就是没法比啊。国有企业真是在所有能看的到的地方给人高大上的感觉。不过私营企业是在能省的地方尽量省,较窄的前后座椅间距能增加座位数量,没有WIFI省却了开销,车站没有电子显示屏,只有手动贴提示或者基本靠喊,也省去了相关的费用(STC的车站有电子显示屏),就连灰狗司机的身材也比STC的相对苗条了许多,STC的司机长得相当壮。这可能就是两者的差别吧。

晚上8点多,看到了著名的Saskatoon Shines!的标志,我们就回到了S市,坐公车回家,此行就正式结束了。我想说的是连续坐两天的长途车真的很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