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Late Macbook Pro 使用体验

自从 ZZ 买了新的笔记本以来,我看着总是很眼馋,这么薄的笔记本,我是只见过,没用过。而且伊的新笔记本屏幕还是 1080p 的,看起来真的很舒服。所以我也有买个新笔记本的冲动。既然 ZZ 买了 Thinkpad,我只有买 Macbook Pro 了。然后当然不能买 2016 款最新的了,这款显然没有很多接口,而且打字不是特别舒服的感觉,所以我就看了下有没有二手的机器在卖。在本地的 kijiji 上看了一些,也联系了卖家,总感觉卖家不冷不热的,发短息也不回,只好在 ebay 上看了。ebay 上正好有个拍卖的,就是我现在手里拿到的机器,要价 899 加元,我看到觉得成色不错,就拍了,最后也没人来拍,就我一个人拿到了。寄过来之后发现,我去,这货完全就是全新机啊,完整包装盒,根本没有一丁点使用过的痕迹,而且电池的充放电次数是 10。这么低的解释要么就是卖家完全没用过,要么就是他一直插着电源,且把机器保护的特别特别好。总之是很满意。装了一些常用的软件,很高兴有许多支持 Windows 的软件也都支持 Mac,过渡的很自然。当然还有一些我用到的办公软件不支持,比如说画图的 Sigmaplot 就没有 Mac 版本的。不过 Office 啊什么的都还支持,感觉很不错。目前的使用体验就是这些了,之所以只有这些,是因为 ZZ 这家伙这几天一直拿着我的这个机器在玩,也是个外貌协会的。

家庭存储方案

一直在寻找一个家庭存储的解决方案。

这方面的第一个解决方案就应该想到 NAS ,无论是免费的 FreeNAS ,还是各个厂家自己的 NAS ,看起来都可用。我就尝试过虚拟机安装 FreeNAS ,在 ZZ 的旧 ThinkPad 上 (话说这台 Z61t 历经了十年的折腾,竟然还能用,不知是 ThinkPad 的产品好,还是我的包养得力,目前挂在 Ebay 上出售)。FreeNAS 还是挺好用的,作为家庭的文件、媒体服务器来说都不错。而且 NAS 的好处是还可以装各种 app ,比如装了 Plex 可以无线投射到其他设备上看视频,感觉还是棒棒的。

还有一种方案类似家庭云盘,用到的软件是 OwnCloud ,也是免费的。运行起来可以成为像 Dropbox 等云存储服务一样的东西,客户机可以安装服务端 ,可以跟服务器同步。这个方案我也在 ZZ 的旧 ThinkPad 上运行过(又一次)。当初还是安装的 Vista 系统,不过安装一切正常。目前最新的版本只支持 Linux 等系统,Windows 已经不再支持了。不过我的笔记本就是在运行 Windows 啊喂,你这样歧视 Windows 真的好吗?

另一种方案就是简单的搭建个 FTP 服务器,Windows 自带的都可以。也是一种方案。现在暂时的方案是我的文件都是存放在台式机一份,在笔记本电脑上一份,二者定期或者不定期同步备份。虽然简单,也还能用。

然而软件的问题是一方面,硬件方面也有它自己的问题。我不太可能用我的台式机来做服务器,功耗有些大,而且风扇转起来有些吵。在不增加购置成本的前提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笔记本。让 FreeNAS 或者其他的 NAS 系统比如 NAS4Free 运行在笔记本上,这样不但旧的笔记本可以继续使用,功耗也比较低。但笔记本的最大问题是存储空间可能不够,毕竟只有一个主硬盘位和一个光驱位可以换成硬盘,可够两个 2.5 寸硬盘。而目前的 2.5 寸硬盘貌似只有最大 2T 容量的,跟 3.5 寸动辄 4T 、 6T 、 8T 的容量比起来,还是差了一大截,而且价格也更贵。所以很纠结。或者可以用 USB 连接外置硬盘?

总之,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想找到一种合适的选择,还是挺难的呢。

=========================================================
2016年11月24日更新
=========================================================

拿 ZZ 比较古老的 ThinkPad Z61t 安装了Nas4Free,买了 1 T 的硬盘作为备份之用,还有这款笔记本配套的 dock 也被我从 ebay 上淘了来。总的来说用起来还可以,系统用起来还可以,就是安装软件什么的太麻烦了。CPU 的运行频率可以调成最低,这样虽然传文件稍微慢了一些,但是笔记本就不发热了,可以合上盖子运行,占地就少了很多。运行起来很稳定,没出过什么毛病,作为备份是足够的了。

不过后来由于要回国,把硬盘卸下来,打包在 ebay 上卖了,75 加元。

我是怎么在PC上装了Mac的

这个事还得从头说起。

话说 ZZ 硕士期间的师弟要结婚,要我们录一段视频给他。我们俩那天跑到一处风景较好的 Tunnel,在 NG 了多次后,终于录下了一些视频。于是我就很自然的要剪辑一下。师弟的要求是30秒即可,说一些祝福的话。我们录了很多段,中间 NG 的过程可能更搞笑,所以我就准备把这些镜头也加进来,可能效果会更好。这时候我们需要一款视频编缉软件。好了,需求来了。我们知道在 Windows 下有著名的 Windows Movie Maker ,但是问题是它的功能比较少。作为一个民间艺术家,怎么能让区区软件条件限制我艺术造诣的发挥。所以,我决定买个视频编缉软件回来弄。这时候懂行的你可能就知道了,一般来讲视频编辑我们只认准 Adobe Premiere ,好多电影都是拿它剪的。但是只要你看了 Adobe 的网站就知道了,价格十分感人。而且现在还好死不死得搞起了订阅服务,花几十到只能用一个月,实在太坑爹。好在我们有针对新手的 Adobe Premiere Elements 14 ,价格也很亲民。我上网找了半天,发现 Staples 官网上的最便宜,Adobe Photoshop 和 Premiere Elements 14 打包卖,学生版是 90 加元,加税不到 100 刀,还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我就买了。买了我就很兴奋的下载了。下了我就兴奋的开始安装了。结果安装不成功 … 我的台式主机是 Windows 10 专业版,竟然装不上,出错的问题是一个叫 Sonic 的第三方的工具神马的不能安装。试了好多次,依然不行,连兼容模式也试了,还是不行。其实 Windows 10 的兼容性问题遇到好多次了,之前装战地 3 的时候防作弊软件 Punkbuster 就因为兼容性装不上,导致不能联机游戏,只能把战地 3 卸载。学校的VPN 软件 Cisco Anyconnect 也因为兼容性问题装不上。奇怪的是安装在另一台笔记本 Windows 7 环境下的 Cisco Anyconnect 一旦升级到 Windows 10 ,还能正常运行。好吧。看来花钱买的软件不能用了。你妹的。Cao 。*&^&^%*&^)*((&^%&*^&*^%(&*^*&^

我想静静。

后来仔细想了一想,似乎可以用 Windows 10 自带的虚拟机功能安装低版本的 Windows 解决问题。不过想一想这画面都很美:你打开了 Windows 10 ,你打开了虚拟机,你运行了刚刚升级过的 Windows 7 ,然后你又运行了本来可以在 Windows 10 上面运行的视频编缉软件。你妹的。Cao 。*&^&^%*&^)*((&^%&*^&*^%(&*^*&^

我再想一会静静。

突然,我灵机一动,我可以在虚拟机里安装 Mac 。Mac ,多么高大上的名字。可是转念一想,虚拟机还不能应用到我这台超值台式机的全部性能,怎么办?终于,我想到了可以安装 Mac 和 Windows 双启动。Dual Boot ,这名字,多么吊。

想法有了,下面就是一些体力劳动了。首先我的高大上的 Mac 必须要 SSD 才配得上,HDD 神马的是不是都弱爆了。我只好把唯二分之一的一块 SSD 从笔记本上拆下来。拆之前还把一块 HDD 从另一台更老的笔记本上拆下来,双方进行了友好的硬盘克隆,保证 SSD 上的 Windows 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在这块 HDD 上。可怜了我的笔记本,好不容易升级好的 SSD 竟然又降级了。不过为了我的 Mac ,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格式化了 SSD 之后,把它装在了台式机上面。然后又下载了 Mac OS 10 Yosemite ,Yosemite ,优山美地,这名字连中文都翻译的这么好,碉堡了简直。找了一个 8 Gb USB ,装上 Yosemite ,从 USB 启动,在新的 SSD 上安装 Mac 。安装的时候学 Youtube 上的视频在启动之前加了一些 flag 神马的,终于成功安装上了。安装上之后,第一件事,是什么?我们做事要不忘初心 。当然是下载天杀的 Adobe Photo 和 Premiere Elements 14 的 Mac 版。哦,对了,之前忘了提,我能想到安装 Mac 的部分原因也是买的这个软件给了我 4 个序列号,两个 Windows 的,两个 Mac 的。下载之后,成功安装。Yeah ! 现在师弟已经收到了最终剪辑为时长 1 分半的视频,不过他不知道这背后师兄的艰辛啊。

Lynda.com 使用体验

我们学校的电子资源不算是特别丰富,一些学术期刊都不能查到全文,还得馆际之间文献传递,一等就要等许久。更别提电子图书了,似乎只有 Springer 出版的电子书有全文,Elsevier、Wiley 和 CRC 等的电子书就别想在网上看到了。不过有一点好处,就是Lynda.com我们可以免费登录,里面的海量视频教程都可以任意免费观看。不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给我的感觉是只要学习或使用一款软件,最快的方式当然是拿过来用。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迅速上手,不过不免走很多弯路,也不见得系统全面。如果要想全面的了解一款应用类的软件,如 Adobe Lightroom 等,还是要看教程。而纸质书形式的教程并不适合这种应用类的软件,因为但凡你看过类似的书,就会发现里面充斥着大篇幅大篇幅的屏幕软件截图,看起来觉得很奇怪。我明明是在看书啊,可是书里面的文字很少,而图片很多,讲的内容其实很少,不过有时候要连续排版数十页,看起来很麻烦。这时候,视频教程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一节节课程少则1-2分钟,多则10分钟,就可以把软件的一个功能解释清楚,一目了然,非常方便。而整体的课程长度在3-4个小时,就可以把一款软件学透彻,还是很划算的。我最近就在看 Lynda.com 上 Adobe Lightroom 的课程,Lightroom 其实就是一个图片管理软件,有一些无损修改图片的功能。这款软件呢,之前听说功能很强大,远超 Picassa 啊等类似的免费软件,不过自己捣鼓起来觉得也差不太多。看了视频后却发现,很多功能,之前并没有发现或者运用到,比如给人物添加标签啊,给照片分星标啊之类的,强大的无损修图功能之前也没有用到过。所以说,看软件的视频教程还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针对这些略显专业的应用类软件来说。

大早上起来看老罗T2发布会

没错,我早上5点半就爬起来,看了场发布会。老罗的表现依然是所有国内科技企业负责人中最好的。不过这次有点略显正式,可能也是给新人—朱萧木锻炼的机会,并没有像以往一样放得开。整场发布会的节奏把握的也很好,三部分层层递进,越来越像是一个产品发布会,而不像是老罗在讲相声。虽然,我确实是冲着听相声的目的来的……至于T2怎么样?感觉硬件上的升级不大,重新定义了"全金属边框",把SIM卡插槽放到了音量键里,其他倒没什么特别的。没有2K显示屏,摄像头也不知道有没有具体的升级。但是,按照老罗自己说的,他们是一家软件公司。今年带来的一系列软件的升级还是很让人耳目一新的。最让人感到震撼的要数远程协助了,我觉得也是现场反响最热烈的软件。这样一个功能对于年轻人的父母是很有帮助的,也是非常好的一款产品。价格上看感觉还可以,不过在这个价格上是可以买到一些国际大厂前几代的旗舰机的。同时对比国内其他厂家的产品,价格上并没有优势,如果你只考虑硬件配置的话。但是,我们说过,老罗并不是卖硬件的,软硬件结合才是他们的经营之道。今年我们也看到他们联合国内的独立游戏团队打造了游戏中心的服务,也是试探性的朝着平台化的服务迈进。总体感觉是,还是希望给老罗证明自己的机会。

iPad Pro-生产力工具,还是一个更大的内容消费工具

很难把生产力工具跟iPad联系起来,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键盘和鼠标。这些很好理解。试想你在用电脑工作的时候最多的是干什么?恐怕除了设计师之外绝大多数人是在打字吧,打字当然靠键盘了。那除打字之外最消耗时间的可能就是用鼠标点来点去了。这恰恰是之前几代iPad所最缺乏的。现在,库克说我们要把iPad Pro变成生产力工具,我要重新定义生产力工具,生产力工具不仅仅是PC,还有我们的iPad Pro。我只想说,呵呵。首先,iPad Pro的屏幕确实够大,12寸的屏幕已经可以满足移动办公的需要了,你要做的无非就是价格差不多的键盘和触摸板,然后就变成了一个Surface Pro了。苹果说,不,我不要变成Surface Pro,我们是运行iOS系统的,不是PC,也不是自家的Mac。那您的生产力软件工具就不够。跟PC比,iOS上的Office套件是阉割过的,并没有十分强大的功能,只能是轻功能。Adobe的产品挺多,没一个能完全代替PC上的。更别提其他一些大型的专业软件,动辄几个G到十几个G大小,根本不可能顺利移植到iOS上。所以,以iPad Pro来撬动生产力方面的市场,前景并不理想。在我看来,iPad就应该老老实实作为内容消费的工具,代替笔记本电脑在这方面的传统地位。

反观微软,这些年一步步走来已经有一种迎头赶上的感觉。虽然在移动平台上跟安卓和iOS差距巨大,但是凭借着PC端的杀手级应用,以及多年在PC平台上的耕耘,再加上移动、桌面和家庭平台的整合,可以说前景相当看好。在之前一篇博客中我分析过,说Surface Book的市场定位不明。现在觉得自己的分析还略欠妥当。Surface Book无疑是高端的,但是Surface Pro就是面向中端用户,而Surface则面向低端用户。高、中、低档层次分明。Surface的目标是革传统笔记本的命,但现在看来好像还不太可能。传统笔记本的优势是便携加不逊于台式机的功能。它们还是会共存很长一段时间,等到下个革命性产品的到来。

关于微软Surface Book的几点思考

微软发布了Surface Book, 应该是直接向Macbook Air和13寸Macbook Pro发起了挑战。国外的各种评测也表明,配备了独立显卡的苏菲本的游戏性能和图形处理能力秒杀苹果15英寸以下的所有本、平板。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在问,如果让我去买一个便携笔记本,我会选择苏菲本吗?回答应该是否定的。首先,这货确实便携,但如果只想用平板的话,电池只有3小时时间,一个iPad有9小时。连体后有9小时的使用时间。但是如果我们只看电池续航的话,比它强劲的一大票呢,ThinkPad的T450s和X250都有15个小时的恐怖续航。其次,我们用它来干嘛?它的图形处理能力和运算能力确实很强,但是屏幕小啊,那么小的屏幕你让专业设计人员怎么看的清呢?那么专业设计人员更愿意选择性能更强劲的台式机或Mac Pro。好的,你说微软还为这货准备了一个Hub,可以连上大显示器和其他配件,这或许是个可能的应用场景,我接受。最后,价格确实贵,最高配的价格跟Macbook Pro 15寸的高配版相当,性能还没人家强。我们可以用一半的价格买个有集显的超极本,外加一个iPad了。以它的价格,我们可以配出性能甩它十几条街的台式机了。所以,很难说这货的定位究竟是怎样的。按照它的能力,应该是有需要拿着它经常外出,甚少充电,需要用到强大图形处理能力来编辑图片/视频(或者用来玩游戏?),还需要拔下屏幕当作平板,用笔来涂涂画画。给我的感觉是一个户外摄影师/设计师可能更需要它临时处理一些大型的图形/视频/设计,其他的地方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因此,我觉得它的目标定位还是…挺窄的…至少广大的学生群体很难需要到它。

看苹果发布会的几点感受

一年几度的苹果发布会又再次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不光是从事科技行业的,也包括了许许多多像我一样喜欢科技产品的人们。虽然我用过的苹果产品只有屈指可数的iPod Nano、iPad Mini 2和iTunes……但是我还是逢发布会必看的。这里说一下看发布会的地方,在任何设备的iTunes里搜索播客频道Apple Keynote,就是了,一般更新的都挺快,开完发布会晚上就能看了720p的了。

这次的发布会苹果主要说了三个产品,但是首先开场的是iWatch,一些配件的更新,个人觉得iWatch既然是一个不能独立于iPhone而存在的产品,那么也相当于iPhone的一个配件吧。而且这个产品至今的定位很奇怪,你说是一个方便看通知的工具吧,手机如iPhone看通知我觉得也不麻烦啊。你说是一个定位于医疗、健康主题的工具吧,呵呵,真不知道它的用途有多大,年轻人干嘛要用它,又没有什么病。所以无论苹果又发布了什么爱马仕版的表带还是其他什么鬼,真的一点兴趣都没有。完全没有当初看到iPhone或iPad第一次发布时候的那种“哇哦”的感觉。

第二个自然是iPad Pro了。如果说iPad是想革了传统PC的命,那么现在看来iPad只能说是革了一小部分的命,因为PC还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输入和创作工具,很难想象在一个小小的iPad上可以进行复杂的照片编辑、视频编辑,打字的感觉也不好,用它来处理表格?创作幻灯片就更不太可能了。不过作为一个内容输出的工具,iPad的体验还是很好的,看个网页,看看视频,看看书,玩玩游戏,都挺不错。而此时微软及时推出了Surface系列,定位就在于革Mac Air的命,因为Surface Pro的系统性能不差,堪比一台普通的笔记本了,方便携带,还有官方配备的键盘、手写笔等,加上触控屏幕,俨然是要将iPad和传统笔记本一锅端,杀手级应用就是微软的传统强项Office。可是,既然苹果顺势推出了iPad Pro,而且也配上了微软的Office,还有据说媲美PC的处理器和据说4G的内存,Surface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吧。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什么样的人会买iPad Pro,快13寸大小的屏幕,虽然不是很重,但单手很难拿的住,只有双手才可以,要说办公能力,可能还可以,再看iOS上面的海量应用,嗯,好的,就是它了吧。说真的,如果说年轻人的第一款办公工具,加上键盘和笔的iPad Pro真的可以胜任。还有就是那些用惯了苹果产品的人,觉得一个Mac Air还是来得太大,不够方便,那好了,iPad Pro就是很自然的选择了。至于价格嘛,只有去卖肾了。

下面的是很少有升级的Apple TV了,也是我个人最为关注的一款产品。国内买它的理由不是很大,除了你想用它的AirPlay功能来实时演示什么东西,说实话,功能上真的有很多阉割的地方,完全没法用。不过如果你作为一个深处美帝的人,Apple TV真的算得上是一个客厅利器了,这次的升级更是给Apple TV带来了App和Siri,如虎添翼。其实要说Siri在手机上的用处…真的,反正我只能想到开车的时候,或者自己在家里的时候,平时对着它就只有调戏的份了。不过把Siri放在Apple TV上,自始至终都是在家里的,说话就没那么多顾虑,用处反而更大呢。App的到来也带来了触摸遥控器的到来,如果苹果能开放手柄的使用,那Apple TV也会大有赶超Xbox One和PS4的潜力呢。请注意,作为资深游戏玩家,我知道很多Xbox One和PS4玩家的心声,苹果Apple TV上的那点运算能力,怎么能跟家用主机媲美呢?画面能比吗?有那么多大作吗?答案很明显,现在还没有。但将来一定会有的。是的,不要小看苹果的实力。

最后就是iPhone了,我真的没什么可说的了。如果说苹果哪件产品被竞争对手追赶的最多,恐怕就是iPhone了。从最开始远胜其他对手的各项指标,到现在被追赶乃至被超越,iPhone上唯一能拿得起台面的恐怕就是iOS系统和背后的海量应用和资源了吧。这次的升级是更强的处理器,更清晰的摄像头和嗯,其他也没什么了吧。不过就是凭借着软件的优势,苹果还是可以在iPhone上有高于竞争对手的实力。

所以,综上所述,看完发布会,我还买了几股苹果的股票,这才是真的果粉。

Blackberry Q10 使用感受

前段时间写进展汇报写得痛不欲生,就买了个 Blackberry Q10 来犒劳自己。这部机是我早就想买的了,作为铁杆的黑莓粉丝,能享用最新的 OS10 系统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Q10 的做工没得说,我买的是黑色版本的,第一眼看上去,高端大气是最初的印象。全键盘,3.5寸屏,手机握感良好。既然是全键盘,打字的方便快捷以及易用性应该是该机的卖点。就我个人的使用感受来说,打字可能比我用过的古老的8700差了一点,毕竟8700的键盘面积更大,单个按键之间的距离更大,打字更舒服。不过Q10的打字感觉应该是市面上最好的了,甩开触屏机几条街。我还和几个室友进行过打字比赛,我用我的黑莓,他们有拿 iPhone 的,有拿 Nexus 4 的,英文打字我是第一,中文第二。可能是因为我中文输入的比较少,存在手机里的词库比较小的原因吧。

键盘上方的3.5寸屏幕给我的感觉是稍小,不过胜在单手操作上。打字需要双手,而且只有全键盘打字方法,不像之前的黑莓手机,支持其他输入法。不过如果你只想刷刷微博,看看视频,那这块3.5寸的屏幕就完美的适应了单手操作的需求。刚开始的时候用一些 Android 的转制 app,触屏的灵敏度感觉不是很好,不过后来发现应该是转制的原因,原生的 app 都没有这个问题。

相机的功能还行,我不是经常拍照的人,对焦速度肯定没有 iPhone 那么快,这必须要承认,但是一般的使用还可以胜任。

手机的续航嘛,一天的时间如果不是重度使用的话,我一般还剩30-40%的电,还可以。这是在我看1个小时微博、推特、网页的情况下,而且经常收发邮件、短信,BBM。不过看视频的话可能会比较费电。

手机的系统是10.2,还没有升级到最新的10.3,但是系统很流畅。对于黑莓来说,最大的软肋就是软件app的缺乏了,BlackBerry World 里的 app 数量和质量都没法和 iOS 或者 Android 相提并论。不过随着10.3的发布以及普及,对 Amazon App Store 的支持,这方面的问题会得到改善吧。

OS 10 系统最大的特点可能就是那个 Blackberry Hub 了,也是黑莓在软件方面最大的价值所在。给我的感觉就是,完虐 iOS 或者 Android。这个 Hub 真是太方便了,无论是短信,邮件,电话还是 BBM 信息、Twitter、Facebook 等都可以在里面查看、搜索、编辑、发布等。就是一个信息的聚合平台。平时只要将屏幕往右滑动就可以呼出这个 Hub,非常方便。

还有就是浏览器,简单来说就是快,给我的感觉是比 Android 的 Chrome 更方便,因为它支持快捷键的设定,而且还支持 Flash,这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app 不足的劣势吧,毕竟你打开优酷的网页,可以直接加载看视频。系统自带的其他 app 依然完美。比如说日历,真的是我用过的最好的日历。而且日历在系统界面下,是能显示日期的,不知道每天晚上12点的时候会不会像锤子手机那样有撕页的效果。计算器也不错,怀疑锤子是不是参考了这个界面呢。

总结一下,我用过的最好的黑莓产品,无论是从硬件上,还是从软件上。黑莓的宣传可能不够,而且在国内的发展不好,OS 10 的设备至今没有行货,真是的。应该是我未来2-3年的主力机。

情人节要什么礼物呢

自从上次给ZZ卖肉了之后,呃,不,是卖身了之后,呃,不是,是出卖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后,ZZ便答应给我一个情人节的礼物。哈哈哈哈哈,又可以买一个电子产品啦。不过要什么好呢?刚才上网查了半天,没什么好的电子。忽然发现那个Leap Motion不错的。Leap Motion就是一个类似于体感的传感器,能够敏感捕捉你的手指的运动轨迹。当然这个东西是插到电脑上用的,这样你就可以摆脱鼠标的束缚了,可以挥动你的手势来控制电脑,执行一些常规的操作,比如说翻页啊,点击啊之类的。当然我觉得最主要的功能还是可以玩游戏的,你想想,不用鼠标玩游戏该有多爽,直接拿个手指在空中一顿乱挥舞,就可以控制游戏的运行了,岂不是爽死了。嗯,不过价格贵了一点,要$80呢,我了个大去,有点小贵额。不过贵又算得了什么,体验科技的进步才是我们的目的好嘛。你想想,在这个如行尸走肉一般的社会,还有什么比科技行业这么有节操,有理想,动不动就给你来个升级换代,2年以前的苹果手机你都不好意思带出去的好嘛。所以嘛,必须得体验一下。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