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Late Macbook Pro 使用体验

自从 ZZ 买了新的笔记本以来,我看着总是很眼馋,这么薄的笔记本,我是只见过,没用过。而且伊的新笔记本屏幕还是 1080p 的,看起来真的很舒服。所以我也有买个新笔记本的冲动。既然 ZZ 买了 Thinkpad,我只有买 Macbook Pro 了。然后当然不能买 2016 款最新的了,这款显然没有很多接口,而且打字不是特别舒服的感觉,所以我就看了下有没有二手的机器在卖。在本地的 kijiji 上看了一些,也联系了卖家,总感觉卖家不冷不热的,发短息也不回,只好在 ebay 上看了。ebay 上正好有个拍卖的,就是我现在手里拿到的机器,要价 899 加元,我看到觉得成色不错,就拍了,最后也没人来拍,就我一个人拿到了。寄过来之后发现,我去,这货完全就是全新机啊,完整包装盒,根本没有一丁点使用过的痕迹,而且电池的充放电次数是 10。这么低的解释要么就是卖家完全没用过,要么就是他一直插着电源,且把机器保护的特别特别好。总之是很满意。装了一些常用的软件,很高兴有许多支持 Windows 的软件也都支持 Mac,过渡的很自然。当然还有一些我用到的办公软件不支持,比如说画图的 Sigmaplot 就没有 Mac 版本的。不过 Office 啊什么的都还支持,感觉很不错。目前的使用体验就是这些了,之所以只有这些,是因为 ZZ 这家伙这几天一直拿着我的这个机器在玩,也是个外貌协会的。

卸载了Smartisan Mail,发现并不是很好用,比如说邮件的排序是对话的形式,而不是一条一条列…

卸载了Smartisan Mail,发现并不是很好用,比如说邮件的排序是对话的形式,而不是一条一条列出来,虽然界面很漂亮,换成了outlook。

给 ZZ 的笔记本升级为 ThinkPad 13 (Thinkpad New S2)

ZZ 自从读博以来,一直在用老板给买的 ThinkPad T420,现在已经用了几年了。这眼瞅着毕业回国,我觉着她老板念在情分上会不会把这个笔记本送给她呢?结果是我想多了。。。生生的就要把它给抢走。不过既然本来也不是你的(何况上面还贴着学校的标签),拿走也好,正好有机会买个新的吧。新笔记本最主要就是便携,现在超极本什么的也出了,便携性这一需求听上去很好,很高大上。但其实仔细想想,很多人买了笔记本其实就是在家用的,便携不便携倒没什么必要。ZZ 大概是需要便携性的,拿着出差?作报告之类的可能会用到,我想。所以锁定了 ThinkPad 的几款主打便携性的笔记本。X1 Carbon,X260,T460s 和 13。我很早就把 X1 Carbon 给排除掉了,因为它的可升级性实在是太差了,根据过去的经验,笔记本最多用5-6年。但是5-6年的时间里软件什么的发展很快,硬件如果不能升级,会落后很多。升级只需升级一下内存和硬盘就好了。开始我还排除了13,因为看到它的电池只有3芯,续航能力‘可能’不好,当时并没有去看测评什么的,不知道它的实际续航怎么样,只是凭直觉感觉的。然后就锁定了 X260 和 T460s。X260 屏幕有点小,不太适合办公,其实。T460s 和 X260 在配置和价格上差不多,所以就初步选了 T460s。但是最后上官网上配置完所需的,竟然差不多需要2000刀左右的加元。虽然加元贬值了很多,可这也有点多呢。再后来就看到了13,作为一个新的型号,国内的型号是叫 New S2,是一个东西。看了测评,发现之前估计的续航表现完全低估了这个本的实际能力,正常状态下使用可以跟 X1 Carbon 打个平手。而且键盘手感比X1 Carbon 还好,屏幕是我比较喜欢的13.3寸,比12.5寸大,比14寸略小,足够使用了。所以就确定要买这款。联想的加拿大官网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配置,CPU最大只有 i5 6300U,内存只加了 4G,准备今后自己升级,硬盘最小是 256G 的SSD,屏幕是 1080p 的。整体感觉还可以,内存稍小。这样下来加上税是 1300 加元左右,其实并不比国内买划算许多。

拿到货打开包装我就震惊了,真的很薄啊,虽然没有 X1 Carbon 那样锋利的感觉,也已经很薄很轻了好吗,这让我这种还拿着 SL410k (T410的低端版,只有国内有这个型号)的人情何以堪。键盘手感不错,肯定没有老一点型号的手感好,但是已经很不错了。虽然没有背光。电源键按下去的感觉很奇怪,不过还好。屏幕很好,很亮,很清楚,现在再看自己笔记本的感觉就是满眼的颗粒感。风扇在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叫声还是很感人的,不过随便看看视频啥的还好。4G 的内存暂时看还可以用,等等过一两年直接买个 16G 的内存,或者直接 32G,有两个内存插槽位。网上有人试过在这机器上升级到 32 G 内存,可以支持。哦,对了,系统是64位的 Windows 10 Pro, 系统也是支持的。硬盘是 PCIe 还是什么接口的不知道,不过也可以升级,相信过几年 SSD 的价格会下降,这样买个 512G 或者 1T 的硬盘也是极好的。如果运行程序过多,电脑还是有些发热的,集中在 CPU 的那个地方(这不是废话吗),主要集中在背面,键盘的温度没有背面高。如果真的是放在大腿上使用的话,还是会感觉到稍稍发热的。哦,对了,这款我选择的是黑色版,还有银色版可选,不过银色只有正面是铝合金,其他部位都是大塑料,还不如来个全黑的大塑料经典,也是 ZZ 的意见。接口数量还够,三个 USB,一个 HDMI,准备买个 onelink 的转接线,可以接网线和 VGA。经过 ZZ 亲测,电池也是可以的,看一晚上 (4-5 小时)电影后还能剩余很多电量。不过也可能是因为是新电池。电池不是可以直接拆卸的,但是应该可以更换,跟许多其他型号机器的电池是通用的,过两年应该可以买到。如果觉得电池不好的话可以拆下来换一个新的。微软系列的笔记本电池好像一直没有苹果的好用,人家用个几年的电池好像还很给力,ZZ 用过几年的 T420 9芯的电池(就是在电脑后面凸出来一截的那种最大型号的电池)好像已经不能用特别长时间了。这都可以理解。Macbook Pro 的电池是允许 1000 次充放电,不知道 ThinkPad 的能坚持多久。显卡就不要想了,内置显卡,我试了一下 Youtube 上的 4K 视频,可以流畅播放,游戏就不要想了。总体感觉是还不错,适合办公,携带方便,可升级性强,价格也还可以。作为 ThinkPad 系列的低端本,可用性极强。

=========================================================
2016年11月22日更新
=========================================================

ZZ 有次需要用 Google Earth 和 ArcGis 作图,发现风扇狂转,软件打开很慢,假死时有发生,推测是 4g 内存太少,上网买了个 16g 内存,准备升级下,看看是否会有改观。

在莫林维尔 二

446-25100 554号乡间公路是我在莫林维尔的住址。446是单元号,25100是类似于一种邮政区域的数字,554号乡间公路是把乡下分割成无数个乡的公路之一。初到这里时正好是傍晚。由于这里纬度高,又正值初夏,傍晚都已经是7点半的样子了,可太阳还挂在那里,不愿落下。这是一所典型的大宅子,宅前一条颇长的路通向临街,路很宽,可以停好几量车。路边栽着几株不高不大的数,却很挺拔,旁边是草坪。路的尽头便是宅子,右侧是个车库,漆着白色的门,门不宽,只能停放一辆车的样子,左侧是房子的主体部分。地上两层,二层很小,估计只有几间卧室。自然有地下室,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但后来证明是前者。宅子是典型的木制结构,冬暖夏凉,也比砖石结构来得便宜。其实木头在高纬度地区也不是很容易被腐蚀,因为气温低,我住过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的木质结构房子,依然能住人,只不过需要经常性的维护,维护费用可能很多。不过眼前的这个房子很显然是新房,房龄应该不超过20年,我怀疑甚至少于10年。因为无论是设计还是表面的质感都很时髦的感觉。墙体表面做成了青砖的样式,房顶装饰的瓦片是红色的,屋檐下是仿古的照明灯。房子及其宅院又共同置身于这样一个室外桃园般的小镇边上,很是静谧、祥和。

开门的是罗伊,一个微胖的老头。我按了一声门铃,等了一小会,没有反应,又按了一声,里面传来了他“来了,来了”的声音。开门看时,才发现他的腿脚不好,似乎是小儿麻痹,但看他一米六几的身高,似乎又不像。总之罗伊走路很慢,下楼更慢,他住在二层。罗伊有极其明显的口音。这年月,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已经很少有口音了,特别是从小看着电视和网上视频节目长大的年轻人,而那些常年在各处来回奔波的人似乎口音也很少见。而罗伊恰恰不符合所有这些特点。他是本地人,帮女儿的农场干活。他女儿的农场在离这里开车10分钟的地方。天知道她女儿为什么让他住这里,住在我们房东家,而不是跟她们一起住。罗伊给了我钥匙,后来证明这个钥匙并没有什么用。他告诉我这个房子,加上我一共住了5个人,二层有一间是他的,另一间是一个小孩的,房东在一层的主卧,我在次卧,地下室有一个人住,但不经常出现。我对住的人不太感兴趣,但对房子的装饰却很有兴致。

屋内的墙面刷成了白色,家具是褐色的,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但这所房子最大的特点还是陈列了很多酒,无论是在客厅、饭厅、厨房还是地下室,好像无时无刻都能撞见陈列着酒的柜子、架子,抑或是散乱的放在地上未开盖的酒瓶。房子的主人好像乐于收集酒,并乐于在房间里炫耀。我并没有仔细辨认那些五颜六色的酒瓶里都是些什么酒,因为这似乎跟我也没什么关系。我小心翼翼的远离着这些酒瓶,生怕哪天一个踉跄不小心就打碎了这些看起来不美、却很殷实的收藏。

不过房子的主人在我来的时候并不在,我得以稍微放松一下,努力熟悉并适应这里的一切。厨房的陈设很现代,电器应有尽有,我怀疑甚至是时下的最新款。烤箱联体灶,上面的吸油烟机竟然和微波炉也是联体的,巨大的双开门冰箱,外表颜色一致的洗碗机,一切让我又置身于极具现代感的氛围中。客厅里的沙发却是很旧的样子,电视柜也是,不过电视还好,不大不小,跟巨大的立体声音响形成巨大反差。而这边的柜子是崭新的,却是桦木色,跟褐色的主体风格显然不搭。墙上挂着风景画,镜子,做旧的时钟和不知所云的中国字。没有书房,唯一的写字台上没有书,写字台跟洗衣房在一起,架子上是生活用品,唯一能看出办公用途的大概是一个打印机,孤零零的摆放在那里。地下室倒是有成堆的电影和音乐,跟无处不在的酒摆在一起,甚至有台球桌、桌面足球和独立的健身房。

这一切让我知道房东大概并不是一个爱好读书的人,受过的教育也不是太高。但是不高的教育能买下这么一所大宅子又让我有些困惑。通常来讲,人所受到的教育跟收入成正比。这不绝对,但很多时候都说得通,无论在哪里。直到住了几天后,我问起房东的大概,罗伊告诉我,他是个管钳工。

最近看阿城的作品,觉得现在人们翻墙上外网,跟当年知青们拿着收音机偷偷收听敌台何其相似,几十年过去了,…

最近看阿城的作品,觉得现在人们翻墙上外网,跟当年知青们拿着收音机偷偷收听敌台何其相似,几十年过去了,面子上红红火火,里子依然是闭关锁国那套。

我们去看了 IMAX 3D 的魔兽,感觉一般

趁 ZZ 来我们一起去看了个电影。总觉得 IMAX 和 3D 的电影应该是很高大上的感觉,比普通的荧幕大,还有 3D 立体感 ,观影感受应该挺好。不过我错了,看过 IMAX 3D 的魔兽之后,并不觉得观影体验有多好。首先 IMAX 的屏幕确实好像大一些,我的感受不准确,因为上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还是看得哈利波特的最后一部。大了的感觉是视野被装得满满的,体验不错。不过不那么好的地方就是亮度有点低。不知道为什么,从我的感觉来说,这么低的亮度真心没有在家里看电视屏幕或者电脑屏幕来的舒服。尤其是夜晚的场景,低亮度有时候使得看景物都有些困难。3D 的优势是能制造出景深的感觉,尤其使得处于焦点的人物细节显得更加清楚。但是不知道是特例还是怎么的,我去看的电影院的这块 IMAX 3D  屏幕,背景上的细节却表现得不那么好,有些模糊。还有一点,我们都是戴的 3D 眼镜,只要眼镜有稍稍偏离,就不能呈现清晰的影像。更不要提镜头横扫的画面,简直惨不忍睹,画面完全模糊,在电影中有几次就觉得神马玩意。

好了,技术的感受说完了,该说说电影的感受了。电影的总体感受是差强人意(勉强可以,差那么一点点意思)。首先故事讲得不是很完整,我们并不知道兽人居住的世界为什么不适宜居住了,所以兽人移居的动机不是很明确。是生态系统被破坏了?花花草草都没有了?还是出现大怪兽了?兽兽门都打不过了?还是怎样,这些并没有交代清楚。还有就是麦迪文为什么会变邪恶,至少介绍一下事件的前因后果吧,并没有。剧情上的其他方面还好,据说电影被删了几十分钟,这让我们很期待导演剪辑版的出现,不知道会不会把故事讲得更有逻辑。魔兽这个电影是个大 IP(Intelectual Property ,知识产权),不过不能只面向魔兽的玩家,还应该借着电影的上映招来更多的观众、粉丝是不是?你看复仇者联盟神马的在拍电影之前在中国有多少粉丝?还不是靠着电影拉拢来了很多观众吗?但是从魔兽这第一部来看,并没有起到什么很好的效果,即使在国内的票房很高,有理由相信绝大部分是玩家、粉丝贡献的。你看在北美的票房就不怎么好,关键是 PC 玩家在北美的比例比较低,PC 玩家中的网络游戏玩家可能就更少了。如果你之前从来没听说过,莫名其妙来了个魔兽这样一部电影,你可能觉得是科幻题材的?魔幻题材的?那不就是另一个指环王吗(别说,还是有点像的)?完全不能预测电影讲的是神马。按照暴雪的意思,这个电影应该是要按着游戏开发的顺序发了,现如今的魔兽对应了魔兽一代的游戏,那将来还有二代和三代,三代还有一个资料片。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魔兽才能被广大粉丝之外的更广大的受众所接受,我们大概只能期望宣传作得更好一点吧。

在莫林维尔 一

莫林维尔是一个小镇的名字。莫林是一个很普遍的法语姓,大意是有着深色皮肤和深色头发的人。维尔则是很常见的地名后缀,等同于中文的村、庄之类的单位。以姓氏和村庄后缀结合的地名在草原省实在太常见了,而好像世界各地也都有类似的叫法。比如说这个小镇的名字如果换成等意的中文就相当于王家堡、李家店、张家庄之类,完全没有莫林维尔这样的名字给人扑面而来的异域风情的感觉。好吧,我们姑且就叫他莫林维尔。

在互联网上很少有莫林维尔的内容。除了镇政府的网站,如果你有幸能连通一些百科全书式的网站,还是能够搜索到莫林维尔这个镇子的相关条目。在浏览这一则被志愿者们编辑的条目的同时,我还翻到页面的最底端,发现前几天这则条目还被人修改过。现在很多政府机关、公益机构如图书馆还会派人定期补充互联网上当地地名的条目,人们称之为“维护”。因为很多人都可以编辑这个条目,说不定哪天这个条目就被地球另一个角落里的从来都没有来过这里的猫猫狗狗修改了,失去了条目本来的面目,有些甚至完全南辕北辙,意思弄混了。因此“维护”显得很有必要。我们可以看到在莫林维尔,无论是当地一时兴起的居民,还是公益机构,对于维护莫林维尔在世人面前为数不多的准确面貌,还是很勤劳的。

好了,我们说回来这一则条目。很显然,条目显示的莫林维尔的历史印证了我上面所说的它的名字的来历。神父莫林,无疑是这个历史不算悠久的小镇的建立者。神父建立了这个小镇,或者说在此定居传教可能更为恰当,并带了了许多法国定居者。随之而来了一群德国的拓荒者。因此小镇居民有许多源自法语或德语的姓氏。小镇纪念堂里还记载了这群从远在大洋彼岸漂洋过海而来的定居者的姓氏。根据最近两年的统计,小镇人口大概有 9,402 人,比之前三年的统计增加了 10.6%。可见是很稳定的增长。小镇占地 11.34 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 829.1 个居民每平方公里,已经很高了。考虑到我目力所及的广阔农田,我猜所谓的 11.34 平方公里大概只涵盖了小镇镇中心的面积。条目的下一条是经济,说在 2010 年,莫林维尔镇有 93% 的赋税来自本镇居民。但是奇怪的是这句话并没有说剩下的 7% 去了哪里。接着一句话:“镇上的一个较大的企业,冠军宠物食品,雇佣了大约 50个 工人”。

冠军宠物食品,一个在我看来很俗气的名字。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还是从我在邻省大学的教授那里。我已经不记得当时的情景,只依稀想起在她的办公室,我们刚刚谈完了什么事情,她坐着,我站着。她问起莉萨,一个协调员是否已经通知我暑期的实习地点。完全没有,我说,已经很久没听到莉萨的消息了。好吧,我的教授说,她跟我提起好像冠军宠物食品对你很感兴趣。冠军宠物食品?我从来没听说过,我说。是啊,他们应该在邻省,一个挺大的城市,教授说。不过真正电话面试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们的其中一个工厂,确切的说是我要实习工作的地方,其实是在莫里维尔镇,离所谓的大城市的边缘部分有半个小时的车程,真正进入大城市恐怕得 45 分钟。也不算太坏,我觉得。

等到一切都确定下来的时候,已经是4月的最后一周了,5月初就要开始上班,找房子就显得很紧迫。我在互联网上一些专门租房和买卖二手东西的网站上逛了很久,却没找到莫林维尔镇有任何房子可以租住的可能性。只有一个广告,我发了电子邮件,没有任何回复,广告却不见了。可见房子已经租出去了,房东忘记了撤下广告。于是我开始在莫林维尔的附近寻找一些类似的小镇,最近的叫卡迪夫,并不是一个小镇,仅仅是一个小型的社区,有几十所房子。我试着在之前的那个网站上输入了卡迪夫、租房、广告有照片、房间有家具、租金小于 700 元等的关键词,仅显示了一个结果,就是我现在住的地方。虽然这里是叫卡迪夫,隶属于鲟鱼郡,但离莫林维尔镇中心只有区区 10 分钟的车程,离冠军宠物食品那高耸烟囱的厂房也只有 10 分钟车程,所以我姑且管这里也叫莫林维尔吧。

当我第一次开车来到这里的时候,转个弯,驶离了双向单车道的高速公路,路边的田野徐徐展开。正好是傍晚,金色的阳光迎面扑来。天还是蓝的,树已经开始绿了。路上没有车,即使你在横贯公路的火车道交叉路口前停下来,四处望望看有没有远处的火车驶来,也没有后面的车主不耐烦的按喇叭。路很平的样子,完全不像一路开过来的高速公路,坑坑洼洼,噪声很大,尤其对我开的这种十几年前的老车来说。当我以 80 公里每小时开了十几分钟后,路边出现了些许房屋。就这样,我来到了莫林维尔小镇。

房东和他的菲律宾已婚小女友大概处在热恋期,每天长达14个小时视频通话,房东被辞了也就算了,他的小女友…

房东和他的菲律宾已婚小女友大概处在热恋期,每天长达14个小时视频通话,房东被辞了也就算了,他的小女友也不上班吗?不过房东应该铁了心要解救这枚受苦受难的亚非拉姐妹,已经迫不及待收拾好了行囊,菲律宾的酒店宾馆早已定好,就等着到时候人生的大和谐了吧 #实习见闻

实习期间的房东家很大,剪草坪都要干一上午的那种,房子住了几个房客,人在前段时间着火的 Fort Mc…

实习期间的房东家很大,剪草坪都要干一上午的那种,房子住了几个房客,人在前段时间着火的 Fort McMurray 工作,当管道焊接工,现在被辞了,夏天准备去菲律宾见他已婚的女朋友,借以了解彼此,促成双方人生驶入下一阶段,但我觉得房东被骗了,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实习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