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爹的GoDaddy

话说70多加元就是花在这上面,从GoDaddy买的域名以及租用的主机空间,一年的费用就是70多加元。当初信了GoDaddy是大公司,域名及主机空间都安在这里,第一年的费用貌似才300多人民币,今年已经涨到400多了。不知道以后会涨到多少,哎。本来在黑色星期五的时候有一个35%打折的优惠码没有激活,等着说圣诞会有36%的打折优惠码,去年就有的,尼玛今年竟然没有啦,没有啦,害的我多花了那么多钱。

所以,解决方案就是,嗯,我决定在2014年每天写一篇日志在这上面,每天,写,一篇,日志在这个GoDaddy注册以及提供主机的地方。这样算下来,平摊到每天的成本大概不到2元人民币,还是可以接受的。做这样一个决定还是很艰难的,毕竟每天一篇不是小数目,而且坚持下来会很困难,不一定哪一天有什么事情就不能更新了。所以我决定应该在能写的时候尽量多写些,但是一天发一篇,写下来的草稿可以先存着,这样能够保证写东西的计划一直进行下去。

那么每天一篇的日志主题不限,语言不限,嗯,英文中文都可以,可以是介绍S省S市的一些情况,自己学校的情况,读博的感受等等,也可以是看电影看书的感受,对社会现象的看法等等,大概就是这些了。希望ZZ和大家监督,谢谢。

P.S. 我决定以后不看盗版的电影啦!现在已经实现了游戏的正版化,软件的正版化,音乐的正版化,以后要实现电影的正版化,乃至书籍杂志报纸等的正版化。其实想来看那么多盗版电影其中有多少是启发心灵的好作品呢,有多少电影宣传攻势甚猛,放映前口碑很好,可是过去多少年人们就会忘了,而且很多电影就是看一个场面,看一个乐呵,看过之后就完全忘了怎么回事。这样倒不如买一些正版的DVD看并且收藏着,还能节省很多时间。

两周假期

7月29号开始的两周假期我都是在Canmore附近的Barrier Lake Station以及在Sibblad basin辛苦的采样中度过。话说有着两周假期是因为老板之前说过每年有三周的年假,圣诞节算一周(其实也没有一周),还有两周自由支配时间。老板还开导我说很多同学都攒着这些假期,然后等回家的时候用一个月。我心想算了,今年就都用了吧,省着夜长梦多,而且时间长了假期时间又会打折扣,而且我家ZZ在地里如此辛苦的采样……于是我的假期就要来了,我觉得老板之所以同意我的假期还可能因为我在过去接近一年中从、来、没、有、请、过、假,没错,全勤啊,我去,想到这里我自己都很感动啊,有木有。其实我们老板这段时间也在休假,而且更甚的是她还比我多休了一周,想来这段时间如果不给我假的话也监督不到我,呵呵(我真的想多了)。

于是我买了灰狗的大巴,屁颠屁颠就去了Canmore。灰狗大巴上还算不错了,干净整洁,虽然很多车没有Wi-fi,但是有些车上全是插座,有些车只有前面几排有插座,还算过得去,提前两周订票有巨额折扣哦,亲。不过我这次都是夜车,插座什么的根本没用。厕所虽然小,不过还算干净,坐便,下面是一个巨大的箱子,幽深,空旷,有液体或固体坠下的回声都要很长时间才能传到耳畔,根本不用担心有液体溅上来,不过我还是生怕自己不小心掉下去。在埃德蒙顿和卡尔加里两大城市的车站转车,感觉自己是从乡下进城了,呵呵,不过卡尔加里还是埃德蒙顿的Downtown有一条街到了深夜也挤满了出入酒吧的人。

Canmore是个很适合度假的小镇,小镇四周被群山环绕,幽静,慵懒,游客甚多,来接我的美国人Jason说他想在这个地方工作生活,终老一生。ZZ住在卡尔加里大学的实验站,靠近Barrier Lake,一个挺大的湖,碧蓝的湖水,周围有巍峨的雪山,不过现在没有雪。所以该站的名字就叫Barrier Lake field station,所在地叫Kananaskis country,据说是全加灰熊密度最大的地方。他们四个人ZZ,红叶,Jason和Dan住在一个小木屋里。其实木屋也不小了,有独立卫生间,三个豪华标准间,超大客厅,舒适沙发,设施齐全,另配有巨型落地窗,让您睁开眼见到的就是温馨的阳光,远山,草地,还有挖坑的小地鼠,您还犹豫什么,赶快拎包入住吧……就是厨房小了点,做饭必须岔开时间。

第二天我就开始了工作,没错,开始工作了,注意不是度假。ZZ的目标是90的采样点,我去的时候已经完成了20个,于是我从编号21开始干起,第一天5.5个,第二天5.5个,第三天6个,第四天……(此处略去一万字)……挖坑,采样,挖坑,采样,终于在我走之前的最后一天采集了所有的样品,可以说我是占大股东的。话说采样实在没啥好说的,过去的都过去了,都是汗水啊……要说采完样后最大的变化就是脸黑了,手黑了,ZZ能背着我撒欢跑了,从家到学校走个来回不用喘气了……

我们每天的装备是一身Wader,就是一种能穿着进水坑的连体裤,防水防虫,每人一个背包,里面装着午饭,水(2L+1L),冲锋衣,冲锋衣的内胆,防熊喷雾,采样工具等,手里不是提着冰盒,就是采样用的铁锹和钻头,头上戴着遮阳帽。从下车的地方走到采样地点通常要20分钟左右,湿地,全是水,没过脚踝,草有1米多高。话说Sibblad basin是个小溪流经的湿地,有海狸筑坝,有小鹿喝水,有小鸟筑巢,有熊出没。风景秀丽,空气清新,附近还有两条徒步路线。两周的采样我在这个湿地留下了的东西有:一坨稀便便,几泡热尿,一首诗,无数的脚印。我发现有人说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实在树丛里面,一个人走的次数多了,也能形成路。现在再看那块地方,没走几步就能看见一个个采样点的残迹,那是以一个深坑为中心,方圆大概一米的空地,草全部被踩倒,跟旁边1米多高的草比起来确实很突兀,不知道这些草还能不能再长起来,不过明年夏天还会长得更加繁茂。我想到曾经看到的麦田怪圈,现在想来那真不是个事,几个人一天就能搞出来。采样中有飞机飞过,单翼的,绕着我们这转了好几圈,是不是在看我们搞出来的怪圈?有直升机飞过,有战斗机。周末的时候我们去大城市卡尔加里的大统华T & T购物,还真有不少国内的东西,萨市没得买,不过很多常见的西式食品也没有,不能兼得啊。

基本上就是这样了,灰狗经常晚点,不过最后都能抢救过来,从萨市可以坐灰狗一路坐到温哥华,眺望太平洋,背靠落基山,不过中途要转两次车,路程大概要24小时吧。两周的旅程结束后,我终于回到萨市休息了。在听过我的经历后,我们实验室的实验员G说假期就是体验前所未有的生活,然后回来休息,恩,很靠谱。实验员H说她的长途经历是20多年前从曼省坐长途车来萨省,人太多,没座,坐在发动机盖上,更国内春运有得一拼,她说她也曾尝试过火车,不过加国火车不敢恭维,经常晚点,坐过以后极度怀念国内250公里每小时的动车,会变成自备干粮的五毛党。没了。

使用淘宝与ebay的不同感受

来加后网上购物的体验基本上与国内相同。B2C选择亚马逊,C2C选择ebay。亚马逊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跟国内差不多,不过不好的地方是加拿大亚马逊只支持信用卡付款,付款方式少之又少。说起信用卡,国外的网上付款方式基本上是两种,信用卡或者PayPal。我还是很不习惯信用卡付款这种方式的,基本上你只要提供你的信用卡号给商家,商家就可以从你的卡上划去钱了。听说过很多信用卡欺诈的案例,商家自动将你卡上的钱划走,你还不知道。PayPal是不错的选择,但是PayPal要么需要关联你的信用卡,要么从银行帐号转账过去。如果从银行帐号直接打钱到PayPal帐号的话,在加拿大基本需要8个工作日也就是差不多两周的时间,真心等了很久啊。

ebay是典型的C2C电子商务模式。而且在加拿大或者说在北美,人们应该只用这一个。淘宝的速卖通在这里还没什么优势。ebay的网站设计跟淘宝差别很大,页面很简洁,分类比淘宝少,首页下方也展示了很多广告,相信能放到首页的广告也是需要付费的。搜索的结果页面看起来也是很干净利落的。不过由于分类的问题,比如搜索“blackberry 9900”会在页面的左上角返回更细的分类,比如9900的配件,9900的手机,其他商品等。如果是在淘宝上搜索“黑莓 9900”,淘宝会直接返回9900的手机结果,自动过滤掉配件及其他产品。这一点淘宝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关于搜索结果的排序,淘宝的默认排序大致是根据商品浏览购买的转化率来排的,也就是在相同浏览量的情况下,被购买的次数越多,排到前面的可能性也越大。不过逛淘宝的人各有各的喜好,很多人会关注卖家的信用,很多人会关注商品的销量,我个人不太会关注默认的排序的。ebay的默认排序是按照最符合产品描述来排序的,不知道这是什么个结果,难道叫黑莓9900的还能叫别的?黑妹9900?

关于商品的描述页面,国外的卖家更倾向于用文字来描述商品的特征,在左上角集中展示商品的图片。不像有些淘宝的卖家,恨不能将整个页面都用图片填满。有些淘宝卖家为了不让别家店铺抄袭自己的商品描述,连文字说明都用图片代替了。在过去网速稍慢的时代,这样是严重影响客户体验的,不过随着网速的普遍提升,现在浏览应该也没有任何问题。目前也有很多ebay的卖家在正文介绍部分使用大把的图片了,看起来也不错。

最想吐槽的是ebay的信用评价部分,该部分位于商品描述的下面。该部分展示的评论真的不是基于该卖家的该商品的,而是基于全ebay所有卖同款商品的,也就是说你看到的黑莓9900的评论十有八九不是这家出售的产品。不知道ebay这么做的原理是什么,万一有些买家比较挑剔,岂不是拉低了所有黑莓9900的评分?这个店家也跟着受拖累啊。而淘宝的信用评价是基于该店铺该商品的,有针对性的多。不过淘宝的信用评价的默认排序是推荐评价,不是按照时间来排序的,呵呵,这样就有很多可操作的空间啦。而且据说淘宝刷信用的很多,很多评价是不可信的哦。

关于ebay上商品的发货也是我很想吐槽的。国内大中小城市基本都实现快递了,虽然叫快递,有些离的远的不那么靠谱的快递也要一个星期才能到。不过好歹也是叫快递了,网上可以查到包裹到哪了。而ebay北美这边基本流行用邮局,美国是USPS就是美国邮政,加拿大是Canada Post,基本上是两个星期送到这么一个状态吧。而且你不能上网查包裹到什么地方了,呵呵,你只能每天查查信箱看看有木有包裹到吧。有些商家也提供比较快的快递类服务,可以网上跟踪的,呵呵,那就很贵了,你说你买个黑莓9900的手机也就200加元,这样的快递花费就要20加元,再加上各种坑跌的税啊,费啊,250加元都打不住啊。还是老老实实等着邮局慢悠悠的送吧。

基本上我观察到的就这些了。还有一点是ebay基本不卖虚拟类物品,没错,不卖虚拟类物品,你要手机网上冲个值啥的,基本上不能在ebay上实现。不过这跟北美高度发达的本地商业有关吧。在当地的商店你基本上可以买到您能想象得到的所有商品。不像国内,有些东西只有神奇的淘宝才能买到。

好了,淘宝和ebay的比较基本上就这些了,以后在ebay上买的东西多了,可能会有更深刻的看法吧。

房价问题

似乎国人见面的永久话题之一即是房价。外国人有些也聊房价,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移民来加的。我们实验室的M从菲律宾来萨大读硕士,毕业后跟老板签了一个两年的合同,算是暂时在这里做技术工作,然后成功申请到了永久居民。摆在面前的问题就只剩下买房了。然后果然,她们一家买了一个连栋别墅,大概是26万加元。换算成人民币,似乎26万加元还是挺多的,以现在的汇率换算过去大概是160万多一点人民币。看似挺多,不过考虑到人家买的是土地永久所有权,房屋所有权,似乎并没有多多少。国外买房不可能一次性付清,动辄还个几十年套在上面也是有可能的。不过像我们老板这样的有钱人据说买了个房5年内还清,买了辆车一个月还玩完,我觉得还是有很大差距的。M获得的首付是很令人震惊,令人发指的低,尼玛竟然只有5%,也就是1.3万加元。如此低的首付保证了绝大部分人能买得起房。如果按照购买力评价换算,相当于国内辛苦工作的你每个月挣2千块钱,单身辛苦攒两年你也可以买个宅子了,如果夫妻的话一年估计就可以了。而且这是宅子哦,有房子,有前后院子,有车库的哦。这是在国内完全不敢想象的事情。那么如果首付如此之低,他们家每个月还大概1400加元,大概要还20几年,那他们家是就这样套在这里了吗?不是的,5年之后如果你不想住了,还可以换个大点的房子,充分考虑了灵活性。所以很多中国人移民到这里定居那是爽爽的啊,首付尼玛只有1-2万加元就可以买个宅子,每个月还1000-2000加元似乎是个问题。不过尼玛房子这么大,完全可以租给留学生啊,所以动辄一个房子租出去4-5间,每间按500算的话,呵呵,完全抵消了每月的贷款。在这里生活再不济,语言不通,在餐馆打工每个月能有2000加元的收入,如果两口子都打工就是4000,如果其中一个是技术移民,有点技术那收入就是3000以上了。所以任何一个身体健康的正常中国人在这里生活完全不是问题。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国内不能给买房者这样低的首付呢?国内首套房贷大概是30%,如果按70万算一套房,那么30%就是20万左右,这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如果家里不支持的话,工作若干年都不一定凑够这些。那我们还如何买房呢?

学校的财政危机

学校出现财政赤字,应对之策是对各个学院和系进行审核,裁撤冗余人员,目前位为止裁撤的是各个系的小秘,基本上每个系只保留一个小秘,管财务的集中到院里办公。听说下一步就是裁撤教授了,甚至会有个别系或者学院遭到裁撤。在这方面老外真是心狠手辣啊,毫不留情面,搞得最近人心惶惶。不过这种方法确实是缩减预算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人员开支基本上占到了预算的七成。不过也有人认为在如此艰难的时刻,学校管理层竟然集体加薪6%,可是说不过过去吧。我在想为什么国内从来不裁撤公务员或学校的员工呢,这些人也都是雇员啊。另据说北美的工会力量强大,怎么在此次事件中不见工会的身影,组织个游行罢工啥的。
PS:用平板打字真心费事啊。

《纸牌屋》

前一段时间看过Netflix的《纸牌屋》(House of Cards),一直没有时间来细细回味。说起Netflix,那是有名的流媒体播放公司,在加国采用付费订阅的方式,每个月只需付$7.99,即可收看成千上万的正版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等。可能$7.99换算成人民币觉得还挺贵的,但是想到这边公交车坐一次都要$3,想必这点钱其实已经很便宜很便宜了。Netflix也是跨平台的,PC、平板、手机、电视等等平台都可以看,而且据我们实验室的M说她在用电脑看一个电影的时候,她的孩子用手机看另一个节目,都是用同一个帐号登录的,这样也可以,还是挺爽的。

好了,不多打广告了。话说《纸牌屋》的产生也反映了互联网时代的特色了吧。既然订阅Netflix服务的用户有很多,那么每天就有大量的用户数据产生,用户看了那些电影,什么类型的,什么导演的,什么演员的。Netflix公司在分析了用户的消费行为之后,得出了政治悬疑的剧情+大卫芬奇的导演+凯文史派西的主演,这样的剧一定能火,根据用户的数据是这样的。当我们还在挖空心思想观众喜欢什么的时候,人家已经在用基于用户消费习惯的数据说话了。

不过虽然是根据用户消费行为预测的,《纸牌屋》的剧情还是很精彩的。主线只有一条,凯文史派西扮演的弗朗西斯安德伍德是民主党的党鞭(相当于政委或者纪委的角色),它为总统的当选立下了汗马功劳,结果总统并没有按照承诺给他国务卿的职位,而是让他继续呆在议会任民主党党鞭。他对总统的背叛很愤怒,决心进行反击。当然扳倒总统谈何容易,《纸牌屋》的第一季就是讲述了主人公如何一步步反击,最终成功成为副总统的。我猜第二季应该是讲他如何扳倒总统,自己成功当选吧。

整部剧剧情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展现了美国的权力机构是如何运作的(当然没有法院这一环)。政治永远都是交易,你被人抓住了把柄,就要受制于人,拿自己的东西作为交换。如果想让别人履行你的意愿,当然你也得给别人相应的承诺。我们看到了立法是如何进行的,说客体系是如何运作的,新闻机构是如何监督权力的。当然这里面充斥了阴谋、背叛、欺骗、尔虞我诈、交易、肉体,当然也有真诚,真诚只有在当主人公弗朗西斯回到母校庆祝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图书馆揭幕的时候,和同宿舍的兄弟在一起的时候,才体现出来。即使跟自己的妻子,她们的关系更像是互相利用,虽然妻子也有自己的情人,但是她希望过的生活跟自己的丈夫希望过的生活是一样的,他们有着惊人一致的目标,因此他们之间不可能出现精神上的背叛。而最让人同情的则是另一位被主人公抓住把柄的议员罗素。他好色,他吸毒,他控制不住自己,侥幸获得了议员的身份,但有如此多致命的缺陷,只能成为别人的玩偶。主人公成功利用了其他人,利用了新闻记者成功发布了有利于自己的新闻,利用了工会说客的冲动从而打倒了教师工会,成功通过了法案,利用罗素的弱点成功控制住了他,利用了副总统与总统的不和成功撺掇副总统主动放弃自己的位子,利用白宫幕僚长的儿子入学问题,成功拉拢了幕僚长。他深知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每个人的弱点,每个人的欲望。他自己也有欲望,对权力的欲望,但是他深深的隐藏了起来,比其他人隐藏的都深。

新入手Nexus 7

前些日子恰逢Staples打折,入手了Nexus 7的32G WiFi版本,加税一共$260,感觉好像一刀戳进了我柔软的心坎。买的时候店员问我要不要套?我说不要了吧,挺贵的…店员又问我要不要膜?我说不要了吧,没啥用的…店员又问我要不要延长一年质保,摔坏了都可以拿回来给你退掉,岂不爽哉?我说还是不要了吧,我这么靠谱的一个人,完全没有必要…结果买回来没两天,ZZ拿去厕厕的时候就听到清脆的一声有东西落地,她跑回来一脸讪笑,唉,没考虑到这个不稳定因素啊…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当时买的时候还是很兴奋的,话说这也是我买过的东西里面第二贵的了(第一贵的是我现在用的笔记本,¥3000在国内亚马逊买的)。

而打开包装的那一刻真的是很兴奋啊,看了网上那么多开箱啊,测评啊,只有撕开塑料包装纸的那一刻最让人心动了,而我也心动了很久。Nexus 7掂在手里感觉不是很重,比iPad那10寸屏幕轻巧多了。iPad拿手上时间长了真心觉得很累啊,不知道那些女生是怎么拿的住的。Google的原生Android 4.2系统也是很不错的,界面简洁,我也没怎么用过就能使用的得心应手。虽然应用没有苹果的应用数量多,但是常用的应用都可以应付。

我发现自己用它干的最多的就是使用RSS阅读器阅读报纸、杂志等,感受真的是相当的爽,比电脑的阅读体验好多了。因为看电脑有的时候排版是很头疼的一件事,即使是Google Reader也是如此,很长的一行文字,字体小不说,稍有不慎就会看错行。不过看这个的时候不会有排版方面的压力,每一行的字数不多,阅读起来不吃力。而且由于不像电纸书如Kindle那样采用E-ink屏幕,这块康宁大猩猩屏幕还是很给力的,阅读有图片的文章真的是一种视觉享受。上网的感受也不错,网页的载入速度可以接受,网页的缩放也很流畅。我上网基本上是刷微博和Twitter。之所以不用客户端的原因是客户端实在是麻烦,这两者的网页版的体验都不错,所以就一直用网页版了。ZZ有的时候用它来切切水果,打打小鸟。我有时后也会用它来看第二天要讲的PPT,感觉都还说的过去。看书的感受其实没有Kindle好,主要是屏幕稍微有些刺眼,而且耗电量实在无法和Kindle比,Kindle 充一次电能挺小半月,我不用这货看视频,只是看文字内容也基本上要三天一冲电。

总而言之,平板是我看新闻、杂志等内容的良好平台,我现在已经不用电脑看这些了,不过看视频的话还是电脑的屏幕用起来更爽,看书用Kindle,偶尔切切水果,也就是这些了。售价适中,质量还可以,应该是市面上性价比较高的一款7寸平板。

萨斯卡通的冬天

最近气温变化的很剧烈,一会儿路上的积雪到了融化的程度,走在路上吹来的都是和煦的温暖的风,舍不得坐公交上下学,一会儿又是急剧的降温,刚刚开化的路面又结上了冰,车和行人走在上面都格外的滑,我老板如此强壮的女人都开始嗓子发痒并感冒。不过好在我和ZZ每天都是走路去学校,走路回来,每天都会看天气预报增减衣服,加上一个多小时的徒步锻炼,身体竟然没被这诡异如南京的天气打垮,来萨斯卡通后还没生过病(呸呸,不能乱说,每次说起自己没生过病,结果就是……)。不过室外的温度虽然变化异常,但是室内的温度基本保持恒定。中央供暖系统,大概是烧天然气的,比烧煤环保一点吧,每天离老远就能看到学校各个楼顶上冒着白烟。其实也不是每天都能看到,只是最近才可以,最近太阳升起早了些,以前在ZZ起床之前太阳一般还懒得起来,现在基本和ZZ起床的时间同步了,以后某天就会一举超越ZZ,并把她远远的甩在起床次序的后面。顺便提一句,ZZ一般早上8点还不愿意起来。我则是7点半起来做早饭,准本一下,然后叫她起床,然后一起吃饭,准备妥当后出门。通常走路去学校的时间是半个小时多一点,如果坐公交的话加上路上等车以及下车后的步行时间可能也将近半个小时。何况公交车挺贵,现在一次要$2.3,极不合算。还是走路好,路上总能遇见一些人。如果我们在8:25出门,就能从家里走到Main St.上时遇见两个小女孩,她们有的时候由父亲领着,有时候自己走,走的时候还经常用绳子拉着一个大箱子,应该是去我们家附近的一所小学上学,不知道绳子拉着的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可能是什么乐器之类的吧。每次走在Preston Ave.的人行道上,两边是学校的农场,看似一望无际,其实往远看还能看到西面的学校宿舍以及东面的高速公路。路上能看到一个大叔,穿着永远都是青灰色的大衣,蓝色的裤子,大皮靴,最有特色的是两个手腕处绑了两条绿色反光条,应该是为了让机动车看到自己。其实我们也不知道这人年龄几何,究竟是不是大叔,因为他每天都是裹得很严实,连衣帽,脸部也被围巾之类的蒙住。可能只能等到春暖花开之际才能看清了吧,不过到那时我们就会骑车了。此大叔的另一项特色是极度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程度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虽然加国居民普遍还是很遵守交通规则的,但是这里的机动车普遍都是让着行人的,导致这里行人基本上是在没有车的情况下肆意闯黄灯,甚至闯红灯。而此大叔从类不闯红灯,不走行人走出来的小路,在人行道上转弯的时候还特意朝后面看一下,而且在T字型的路口从来不横穿马路,总之就是怎么麻烦怎么来。ZZ说是不是德国人啊,我说有可能。路上我们还会遇到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每次我们给他让路他都会说谢谢,每次我们没有听见他从后面过来,他都会先说对不起,然后我们给他让路,他还会说谢谢。通常路上碰到的人不多,就这几个,开车的和是主流,其次是坐公交的。又一次老板说起她看到的一个纪录片,说加拿大人冬天在外面的时间短了,人们恨不得天天缩在屋子里不出去,导致人们接触阳光的机会少,因此维生素D缺乏,人容易抑郁。不过我看这里的牛奶都补充了维生素D,而且我每天都走路上下学,应该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每次从学校回来走到Main St.上时都会路过一所教堂,从来没进去过。教堂正面墙壁上挂了一个十字架,白天看不觉得什么,每次回来的时候天黑的早,十字架前方下面会有一个小射灯亮着照到十字架上,光影效果绝佳,肃穆之感油然而生。我对ZZ说多亏了前面的这个小灯,教堂才尽显庄重之感。有的时候天下大雪,十字架上积满了白雪,射灯照在上面依稀映出一个老人的模样。很多人来到这里加入了教会,可能是因为异国的孤独吧,加上学业压力大,也可能想尽快融入这里,可以理解。我和ZZ都是不可能信这些的,通常是一走了之,一笑而过。平息抚慰心灵创伤的方法很多,何必应景的信这些。不过据说有信仰的人心态平和,好交往,我们实验室的M来自菲律宾,信天主教,S和P都信佛,分别来自佛国斯里兰卡和泰国。不管信仰什么,她们人都很好,常常互相帮助。M硕士毕业留在实验室,老板跟她签了一个两年的合同,做些项目,正在申请永久居留权。S已经有永久居留权,9月份之前应该会毕业,毕业也是找工作,应该会留在这里吧。P应该回泰国,也是在9月份之后的事。想象去年9月份我才刚来,如今在萨斯卡通已经有半年有余,而今年9月份之后又有许多人不会再见到,物是人非。萨斯卡通的冬天就这样在人们的生活中,工作之余,在我们指间,在清早凛冽的寒风中,在傍晚夕阳的余晖中一点点过去,不管怎样,现在已是二月,春天已不太远,人们时时看着天气预报,期待着春天的到来。说实话,今年的冬天稍微长了一点,天气稍微冷了一点,雪也稍多了一点,但好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寒冷。

Aaron Swartz之死

Aaron创造了RSS 1.0规则,参与了W3C组织,创立了Infogami (后与Reddit合并)。由于涉嫌非法侵入JSTOR论文数据库,他面临来自政府指控。针对他的非法下载论文的行为,马萨诸塞州检察院作出了一系列特别严酷的指控,为惩罚一个没有受害者的所谓犯罪行为,可能处以30年以上的刑期。同时,与JSTOR不同的是,MIT拒绝为Aaron挺身而出。

不得不提到现在的学术论文出版行业。很多大型的出版机构如Elsevier,Springer等事实上垄断了学术论文的出版,作者发表论文一般不需要花费,但其他读者阅读发表的论文就需要向这些出版机构付费了。通常的情况是读者所在的研究机构如大学的图书馆每年向这些出版业巨头缴纳昂贵的费用,以换取使用权。链接到这些出版商的数据库都经过了严格的IP检查,除非使用VPN,否则很难在校外访问。这些措施都严重影响了信息的传递和知识的共享,可以说已经是知识传播的障碍了。试想如果某位研究者所在的机构没有订阅某些数字资源,他/她就难以查阅到相关的文献,科研工作就很难展开。我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学校没有订阅一些比较古老(如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期刊,因为比较老,网上也没有这样的资源,好在图书馆有纸质的版本,只好去图书馆借来再扫描来看,很麻烦。不知道现在的知识产权法对科研论文的保护期限是多少,考虑到现在的科技发展如此之快,其实5~10年就够了。我觉得超过10年以上的期刊论文都应该免费提供给读者。不过现在有Plos One等这种期刊,作者发表文章需要付费,大概$1350,发表前依然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过程,然后发表后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该文章。其实这样的方式也不错。

拒绝遗忘

最近在看钱理群的《拒绝遗忘》,用从国内带来的Kindle Keyboard,用的久了,电池稍微有点不太给力了。钱理群是北大搞鲁迅、周作人研究的,本书也是有关他的鲁迅及周作人研究的。当然也包括对文革的一些反思,以及对毛等思想的分析。但更重要的是借用鲁迅的观点,对中国国民性进行剖析。鲁迅的观点大家自然都是很了解的,中国人自古以来有强烈的主奴观念,在一种情况下,自己是主子,换了另一种情境,自己又是奴才。而且说盛世是坐稳了奴才的时代,乱世是求奴才而不得的时代。另外奴才坐的还不稳,时时还在防着主子,因为一旦主子失势,自己还得再及时找另外的主子。这就是典型的传统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更是如此。联系到文革与毛时代,知识分子更失去了本应有的话语。作者将这种原因归结于新政权建立后知识分子普遍摆脱了自力更生的困境,统一由单位养着,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本应有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这样丧失殆尽了。想想现在的中国,独立思考的能力希望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应该清楚别人“声称”的事情和事实之间,有的时候是有很大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