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的书

简单总结下最近看的书。主要分三个部分,纸质书,Kindle和平板,每样一本。

纸质书看的是专业方面的,主要讲肉制品中配料的。讲的还都挺详细的,感觉不错,有一种看了这本书基本上就可以在肉品厂呼风唤雨,掀起一阵阵血雨腥风了。即使不能,你基本上应聘的时候也可以各大肉制品企业随便挑,面试给面试官说晕过去的节奏。就是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是我们老板借我的,之前一直没机会看,现在每天看上一章半章的,收获颇丰。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卖食品配料的公司更我们老板开会,说起来角叉胶(Carrageenan)里面亚硝酸盐的含量挺高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很想说这东西是从海草里面提取的,海里的东西亚硝含量都高,只不过一个话题岔开了。

Kindle看的是乔布斯传,是英文版的,基本上是每天早上起来看一会。感觉作者英文水平还行吧,就是刻意用一些不常用的词,给人一种哥很会用词的感觉。呵呵,其实读起来反而不自然。还是很感慨老乔的一生啊,在其最辉煌的时候竟然就去了。最近刚看到他们在开发iPhone,老乔又是各种推翻既定方案,提出一种众人永远无法想象的功能需求,然后让设计师和程序员苦逼的去实现去吧,最后造就出了最牛B的产品。哎,天妒英才啊。

平板上要看的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或叫人口原理。最近计划生育政策有变,而且又遇上了张艺谋超生,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自己不明所以,所以潜心看看书,梳理梳理想法。前一段时间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我还真就看了一下我国颁布的计划生育法。感觉这法写得不错。为什么不错呢?靠感觉。不知道为什么,这法写得一看就让我喜欢。 一是言简意赅,寥寥数行,没有多少字。其次是没有规定得特别具体,只是给出一个大方向。再则是对政府的条款远远多于对公民的条款,禁止各级政府干这个,禁止各级政府干那个。对公民来说只是鼓励生育一个,可没有禁止多生哦!只是各个省出台的政策规定的更加严格,背离了计划生育法的精神。

博士

话说前天刚夸过某加国小哥说不念博士就不念了,结果今天获得消息说这哥们又要念了。我想说,大哥,你这不是打我脸吗。据ZZ说这哥们想了一年多才决定不念的,可见这哥们还是尘缘未了啊,纠结了很久。我想说对他说的是,少年,路还有很长,何必拴在读博这一条路上呢?不过话说我自己是干嘛的呢,呵呵。

其实我是真的想读博的。一是够牛B。没错,你没有看错,读博士是很牛B的。至少别人在介绍你的时候是Dr. Li,而不是Mr. Li。这个排在姓氏前面的叫Title。现在发现Dr.基本可以秒杀绝大部分人了。唯一能秒杀Dr.估计就得等哪天英国女王心情好给你颁发个爵士头衔了,你就能叫Sir.了。其他的Mr.就不根本,呵呵,都不好意思正眼看你。感觉叫Dr.的明显是在智商上完胜Mr.一截啊,有木有。霸气侧漏啊。好了,这是比较扯淡的一种原因。另一种原因是真的想学点什么,不论英语也好,本专业的学术也好,都希望有所精进。我们老板曾经说过,读了博士,你应该看淡一切,啊,不是,你应该怀疑一切。不应该相信别人说的,除非人家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及推理。也就是所谓的不相信权威。到了这个阶段,你基本是不信人话的,额…说的好像有点夸张,这么说吧,你基本上不相信人类说的话的。怎么感觉这么别扭。唉,简单说,你要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你听到一种说法,记住,你只是听到了,并且记住了,这个说法只能在你的耳畔徘徊,你的耳朵和大脑之间有一堵墙,就是你自己的思考,只有经过你自己的思考之后,接受了这个说法,才算你的大脑接收了这个说法。如果你自己的思考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么你也不会轻易接受这个说法,你会去查资料,看看别人怎么说的。有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差异在哪,最后选择一种来接受。但是在此时你接受的只是一种说法,就是有证据支撑,有逻辑推理,对现象的最合理解释。但是科学总在不断发展的,一种说法,也仅仅是一种说法而已。其他的说法层出不穷,你会不断的接受新的说法,抛弃旧的说法,或者将旧的说法归类到一个很窄的范畴,因为它只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成立。恩,差不多就是这样一个状态,说白了就是基本上啥也不信,一旦信了也不一定一直信。恩,到了这个地步,你基本上可以博士毕业了。

听说一个博士退学了

今天晚上听ZZ说起有一个加拿大的博士退学了,不干了,不陪你玩了,走了,拜拜了。他是跟ZZ一起出差的一个孩子,学的是地理。我就想说好吧,哥,你赢了。其实人一辈子能找到自己喜欢干的东西是很难的,但是人一辈子知道自己不喜欢干什么则很容易。不过很多人在干了不想干的之后,知道了自己不想干这个事,还是硬着头皮继续干下去。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懦夫。不想干你说你还干什么呢?不想读博士你说你还干什么要读呢?不想当公务员你说你还成天在机关里端茶倒水看领导眼色无所事事整天和同事勾心斗角有什么意思呢?你说是不是。因此,真男人,就要霸气(好吧,我承认这是看了打魔兽的TED的视频学来的口头禅)。直接拜拜了,走了,不陪你玩了,不干了,退学了,对不对。换个方式生活,人生也需要重启的,对不对。谁说只有电脑可以重启,人生也可以啊。换个工作,换个生活方式,换个习惯,换个爱好,这些都可以换的,对不对。干嘛非得纠结着不喜欢的东西呢?经济学上讲沉默成本,我投资了,我既然已经干过了,我就不考虑它了。中国人去旅游到一个景点了,如果你对景点不满意,人们最爱说的一句就是,来都来了,怎么不进去看看。尼玛不好看我为什么进去看看,老子享受的就是来的过程,怎么了?我是来了,但是我不想进去看,我就走了呗。管那么多干啥。还有人顶不住别人的压力,其实别人也没不会给你多么牛逼的分析,再说自己的事,别人,尤其家里人,未必完全能够理解,而且给你的理由永远等同于“来都来了,进去看看呗”。CAO,老子就不进去,你们管不着。

谷歌的Chromebook

前几天看到了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谷歌的Chromebook发展这么快,去年的销量这么好。看到的回答也基本上能解释为什么这样。其实谷歌的Chromebook与当年的上网本何其相似,基本上都是一个瘦客户端的这么一个东西。就是用一个配置比较低的电脑,但是运行的程序基本上都是“在云端”的。这本身就不要求客户端的配置有多高,一切都在云端搞定就好了。关键是只要有网络的存在。当年的上网本为什么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网络还没有像现如今这样成熟与发达。

我身在的S大学已经遍地是WIFI了,去年去的Canmore是落基山脉的一个著名的旅游小镇,全镇竟然都有免费的WIFI可以上网。我们S市的有线电视运营商也在全市都设有WIFI接入,只要你是他们有限电视的用户,就可以免费上网。再加上最近开始推行的4G网络,下载速度比你们家的宽带都快,这……现如今的网络得有多发达。因此,谷歌的Chromebook能够发展起来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了。而且Chromebook的主要功能就是上网,看1080p的视频,当然也可以用Google的各项服务,比如说Google文档功能等。这也正好适应了学校教育的需求,因为学校如果用电脑的话很多情况下是让你上网查资料的,不太要求太多的别的功能。正好Chromebook很好的满足了这么一个简单的功能。而且现如今国外大学的很多作业是小组协作的完成的,因此一个小组一起在网上用Google文档完成一篇论文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而Chromebook也恰恰强在网上协作的功能上,因此,能流行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了。最后,Chromebook基于Chrome浏览器,而该浏览器拥有众多的应用和扩展程序,虽然不及苹果或安卓的应用商店来的给力,不过也可以满足日常的工作学习要求的。

谷歌据说也在着力拓展Chromebook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相信与学校多搞合作,也会撼动苹果一直以来在教育领域的霸主地位。话说苹果一直以来推行的iPad毕竟只能是触控的设别,打字自然比不过拥有实体键盘的笔记本电脑。再加上如果Chromebook开发出触屏的功能,再加上可以插SIM卡,接入4G网络,那基本上就可以异军突起,撼动传统的PC市场,也可能挤占平板电脑的市场空间的。

关于武术的思考

今天听ZZ说她办公室的小日本从日本拿了一把竹剑回来,准备去S市的一个剑道馆去玩。小日本说剑道馆里有很多日本人和当地的加拿大人。这就是赤裸裸的文化输出好嘛,看看人家日本人是怎么输出文化的!

首先,剑道用的竹剑明显是从武士刀演化而来的嘛。你看看双手握持的方式就知道了。而剑道的格斗技巧也是传统武士刀的格斗技。但是剑道又是一项运动,有没有。它没有使用武士刀,而改用竹剑,这样就大大减小甚至消除了运动中误伤的可能性。使得剑道作为一项运动,可以长久的发展下去。其次,作为一项运动,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和规则。你用武士刀砍人当然可以随便砍,把人杀死是最高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用任何的方法。但是,当剑道作为一项运动,不可能以物理上消灭对方为获得胜利的目标。因此,剑道的规则就是打击身体的有效部位为获胜的目标。而身体的有效部位也是特定的,不是打击哪里都可以。这样就使得剑道作为一项武术运动有了明确的规则,可操作,可控制,又不失灵活性。最后,作为武术运动,对抗性极为重要,对抗性更增加了观赏性,使得该运动有广泛的支持。

反观国内的武术,哼哼,也就散打有对抗性。其他的武术基本都是花圈秀腿吧。而我们中华武术竟然没有自己的武器类武术运动,真是耻辱啊。因此,我自己想了想,可以参考日本的剑道,发展出我们自己的武器类武术运动。比如说,你可以用一根长竹杆或木杆代表长矛,用类似竹剑的东西代表我们的剑,但是是单手握持的,这点很重要,用较宽的竹剑代表刀,还可以有斧头啊之类的。但是,武器种类不宜多,要有代表性,该舍弃的就要舍弃。这样可以发展成基本的四类武器。就像魔兽争霸里面的四个种族一样,要有平衡性,不能让某一种武器强度超过其他的武器,要在比赛中逐渐修改武器的不同参数,已达到平衡性。比如说四种武器的长矛、剑、刀和斧,打击的部位也可以和剑道相仿,或者只能是头部等。场地可以较大,因为有长矛存在的缘故。比赛分场次,可以学习击剑比赛,击中得分部位而得分,要有扣分制度。同时针对不同的武器有不同的规则要求。然后比赛的时候持不同武器的选手可以随机分组比赛。我们玩的就是一个博大精深,你说是不,不能只有一种武器。

嗯,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如果真有这样一种对抗性的武器类武术运动,那么真的可以形成一种我们自己的武术文化,并且流传全世界。这才叫文化输出。

关于TransformUS

今天下午作为系主任的老板开了一个座谈会,谈了一下学校的TransformUS计划。TransformUS计划简单来说,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千方百计削减运营经费,节省开支,以应对未来可能的经费短缺的困境。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省钱。

省钱当然不太好办了。公立学校,不像企业,除了节流,还可以开源。公立学校开源起来不太可能,只能靠节流了。话说学校的很大一部分经费是省政府掏钱的,可是预期每年6.7%的经费支持额度,今年只有大概2%,这就造成了未来几年的经费缺口可能达4千4百万加元。所以学校要开展一项系统的计划来确认可以节省的开支有哪些。

当然了,开销的绝大部分,跟国内高校可能不同,是人员费用。也就是支付给教授和校工的工资啊、福利啊、养老金啊、保险啊等等。基本上在学校,有三个方面的利益群体,一是教授群体,二是以校长为代表的行政群体,包括校工,三是学生群体。教授群体应该是学校最有发言权的人,因为学校就是为了搞学术的吗,自然教授是老大,因此一切有关学术的最终决定权都是有一个教授委员会来决定的,这个教授委员会不是校长指派的,而是教授们自己选出来的。行政群体以校长为首,包括校工等是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运行而存在的,包括各个系的小蜜啊,维修人员啊,行政人员啊。这里可以看出行政人员是最不容易丢掉工作的,而其他的所谓“低级别”人员是校长可以随便开除的吗?当然也不是。普通工人有工会作为统一的机构来保障权益,你校长想随便开人?门都没有,必须经过工会的同意。你要是执意要开人,哼,我们可是会联合起来罢工的。学生群体自然有学生会作为其代表来保障其权益。而且学校的什么会议也都是有学生代表参加的。因此,可以看到“三权分立”的原则在学校也有体现,虽然不是制衡的关系,但是教授、校工和学生三方都有各自的组织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说了一大堆,那么这个TransformUS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说学校为了节省经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裁员。那么裁员得有一定的根据,得有令大家都信服的理由才能裁员,对吧。所以学校按上面说的三方组织了一个委员会,来对学校的各个部门,不论是学院、系还是各个行政单位,都进行了统一的评估。你们学院存不存在开销太多的情况啊,人浮于事有没有啊,学术成果产出不多有没有啊,工作人员不干正经事有没有啊。就是这些。然后给各个单位打分,打完分了以后排名,不及格的就可能面临裁撤的风险。当然,前面我们说了,所有的学术决定权最终是落到教授委员会的。所以,如果要裁撤某个院系,最终的决定权势归教授委员会的,不是说学校想裁就裁的。那么行政单位呢?呵呵,想裁员?底层工人是有工会保障的。前一段时间听说要裁掉我们楼的一些清洁工人,结果人家工会就是不同意,你也没办法。只能缩短工时。看来唯一能裁的就是没有工会保障的坐办公室的所谓行政人员了吧。所以就有人提出副校长办公室(副校长其实是学校真正的权力机构)最近雇佣的人太多了,没什么用。不过究竟如何,我也不知道,学校既然下了这么大力气,应该会有完善的机制来应对这次财政危机吧。

教授都是很忙的

找一个教授,要用一个机器。该教授说要给我引荐,带我去用机器。我说谢谢啦。结果从12月份拖到了1月份,经常是说什么没空啊,天冷啊,忙啊,之类的。话说教授可都是很忙的,而且忙着忙着就忘了我这档子事。今天下午终于有机会去了一趟 plant science 植物学系的 field lab 田间实验室。用到了机器,还挺顺利。从我们系到地里这段路是该教授开车送我去的,然后还带我去找了这个机器,还是挺热心的。我心说,一共就这么会时间,你说你早点领我去不久完了么。难道你不用什么时间管理软件的?不用个日历什么的把每天的安排记下来?好吧,服了。

植物学系的田间实验室有一个 bakery lab 烘培实验室,专门做烤面包的。今天下午看到一个教授在做面包,做好了用那种电动的切面包刀把面包切成一片一片的,拿出来摆到走廊里给大家吃,还配上各种果酱、花生酱、各种酱。面包烤的表面微褐色,里面金黄,看着就好吃啊。可是我当时一是急着找机器,没有心情,二是手里拿着样品,大包小裹的,实在没有另一只手伸手去拿面包。我们的教授可是毫不羞涩,拿了一片面包,抹上果酱就开吃,看起来确实挺好吃的。你妹。

玩游戏的历史

最最早接触游戏是在不认识的小伙伴家里,看他们用所谓的小霸王学习机玩魂斗罗,不明觉厉。那时觉得魂斗罗这种第三人称横板动作射击类游戏不是我的菜,确实那时的家用主机画面不咋地。后来当国外的PS One和PS Two大卖的时候,也正是国内家用电脑普及的阶段,而游戏机这种家长明显不会支持买的东西,很明显不会在国内风靡。不过据说南方有开游戏厅的竟然把PS摆在那收钱让小伙伴们玩,感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所以以学习电脑为借口,把电脑买回家就开始玩游戏也是我们小伙伴经常能干的出来的事。最早接触的电脑游戏是红色警戒95,这款极度缺乏平衡性的即时战略类游戏,当时还打得不亦乐乎。后来我妈发现我有上瘾的趋势,就不再让我玩了,拯救了一个迷途少年的命运。再后来有些游戏厅开始摆电脑让大家玩,不能联网,只能玩预装的红警啊,仙剑奇侠传之类的。跟小伙伴们去过几次,从来没交钱玩过,只是看他们玩就很有意思。不过对仙剑这种第三人称角色扮演回合战斗类游戏真心不感兴趣,竟然是回合制的,你打一下我打一下,有意思吗。后来好长一段时间都不太玩游戏,主要是没什么时间。再后来买了星际争霸和魔兽争霸,还有暗黑破坏神,都是暴雪出品的(看来我是暴雪的忠实粉丝啊)。发现还都挺好玩的,这些游戏我现在还在玩……可见我有多么忠实。

对于游戏的态度嘛,以前写过一篇对游戏的感觉的博客,自己认为是在虚拟的环境中实现梦想的一种表现。前几天看过一个TED视频,是一个游戏制作人,她首先讲了一个故事,古代西方有一个国家遇到了灾年,粮食歉收了,于是国王发明了一个游戏,并且让人们都来玩这个游戏,结果人们玩的太High了,忘记了吃饭。于是国王规定玩一天游戏,不能吃饭,接下来的一天不玩游戏,可以吃饭。就这样人们边玩着游戏,边摄入平时一半的食物,挺过了灾年。

这可能是游戏的起源。现在,她发现很多青少年玩游戏并且沉浸其中,她觉得这是很好的,对年轻人来说是不错的,因为你在玩游戏的同时,在游戏中是一个问题解决者的角色,你解决问题,并为了达到目的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努力,一次失败了,总结了一些经验,继续尝试,再失败,再总结,最后达到成功。她说这种不断努力的状态不但可以在游戏中出现,也可以引导孩子们在现实中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断努力。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因此她开发了一些游戏,与现实息息相关,引导玩家来解决实际问题,得到了不错的结果。因此,她认为游戏并不会毁了一代人,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让这一代人通过游戏来接触真实的世界,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种种问题。

今天是没办法写多少了

今天晚上开始在玩游戏,然后有个师妹来打电话来问我问题,聊了2个半小时,好多问题啊,呵呵,看来今天的日志就没办法写多少了。

师妹同学也在纠结出国啊,选哪个老师啊,实验室怎么样啊,拿到offer开始担心签证啊,毕业找工作啊,等等等等。作为过来人,我只能一声呵呵了,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些,不过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至少你努力出国了,好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出国的经历,你出来虽然不代表你NB了,但也说明在某些方面你NB了。出国读书更是如此,你能说啥也没学到吗,至少在老外面前能流利交流了吧。更重要的,我总觉得人生需要有一段时间生活在别处。高中毕业时我义无反顾去了南京,当时就是想离开东三省,离开自己熟悉得环境,看看别的地方,中国这么大,如果只呆在家里,眼界得有多小。江南的富庶你是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感觉到的,整个跟北方就不一样,人们更遵守秩序,更谦卑,更勤奋,思路更开阔。所以江浙自古以来就是最终最富庶的地方是有道理的。出国也是生活在别处,这时你走的更远,看到的更多,差异也更大。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机动车给行人让路,人与人见面笑脸相迎。这里的生活在别处给你带来改变,而且是以全球化为背景的转变,是一次更加彻底的洗礼。

所以,我这篇真的不是心灵鸡汤,是ZZ非得让我补充点。

阿里巴巴的全球B2C/C2C梦想

可能在国内很少有年轻人没有在淘宝上买过东西,在淘宝上买东西可能已经成为了一种消费习惯。而对于身在国外的孩子们来说,亚马逊和ebay可能是首选了。如何享受跟国内淘宝一样的便利呢?(貌似我之前总结过ebay和淘宝的差异,有兴趣请点这里)那就要说一说这个速卖通了(aliexpress.com)(真心不是给阿里作广告啊,我冤啊)。速卖通是一个B2C/C2C平台,支持全球商家开店,并可以将商品发往全球。如果说阿里巴巴是B2B平台,那么速卖通就弥补了阿里在全球B2C/C2C的空白。

既然说全球的制造业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国的话(这么说好像不准确),那么你看看ebay上的卖家数量,再比比淘宝的卖家数量就知道了。有些商品ebay全球的卖家数量都不及淘宝的卖家数量,更别提商品的种类了,尤其是服装类。但是现在阻碍淘宝卖家海外卖货的主要原因一是沟通问题,一是物流问题。不过其实第一个问题不算个问题,外语这个问题请一些大专生当客服就能搞定。另一个物流问题真的是很麻烦,因为淘宝的卖家买家很多都是快递的,有些买家连快递慢了都给中差评,所以这个发货的速度是很重要的。而且在国内做淘宝的物流成本其实是很低的,这个物流成本是可以另算的,包邮的话是因为商品价格已经包括了物流成本,有些卖家甚至商品不挣钱,而挣物流的钱。因为你以为快递费用很贵,其实人家商家快递是打折的,这样就可以不挣你商品的钱,商品卖的很便宜,但是挣快递费。但是,但是,搞国际贸易就不一样了,首先,时间长。你想想从国内寄邮政小包到加拿大都要半个多月,这时间得有多少。其次,物流费用很大,即使最便宜的邮政小包,费用都有可能比一件衣服贵,如果顾客只买一件衣服呢?再则,风险大,邮政包裹是没有追踪码的,不像快递,丢了都不知道是掉大海里了,还是被人顺走了,还是收件人地址不对。而且如果买家说不好,我不要了,在国内你还可以让人家寄回来,在国外,呵呵,只能赔本了。

不过国外开店的好处也有不少,现在速卖通的流量已经排在全球第82位,当然不及ebay和亚马逊了,不过这两者流量变化基本不变了,而aliexpress.com则是一直呈上升趋势,在俄罗斯、美国、巴西都有很高的点击量。所以广大淘宝卖家可以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将生意做到全球去。其实如果阿里能在国外建仓库的话,卖家可以将主营产品大批量发到国外仓库并寄存,从国外仓库直接发到当地买家手里,这样也能提升客户的购物体验,对卖家来说也是好事,对阿里巴巴来说也能挣到钱,可以说是三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