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前一段时间大家热议开放单独二胎的政策,瞬间成了国际性新闻,发现各国小伙伴们都知道了。鉴于自己没什么发言权,所以索性看看比较经典的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吧。其实本书翻来覆去说的就是人口增长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粮食产量是线性增长的,这就造成了在理想条件下,粮食的增长量远远没有人口的增长量高,所以到了一定时间,粮食的产量将会远远低于维持人口所需的量。但其实我觉得这只是一种理想情况的假设。很多因素限制了这一假设在实际中的应用,因为如果粮食真的开始不够吃的话,价格必然会上涨,这就客观上限制了人们生育的愿望。书中列举了一些客观因素,比如说战争,疾病等等限制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当然也可以采取一些积极政策来限制,比如说政策啊,限制人口的过快增长。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基础则基本上来自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采取了一种激进的积极的主动防御的政策,并且有效的限制了人口的增长,盛名国际,并且受到了来自支持亦或是反对的声音。

事实上,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从没有真正出现过。他忽略了一点就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品干的极大丰富,人们更加富裕,社会福利越来越完善,孩子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负担,负面作用越来越大。至少我和ZZ现在认为生孩子会部分毁了我们的二人世界。曾经的养儿防老的作用亦越发显得苍白,不啃老就不错了,还指望让孩子养活你,想多了吧。既然生孩子完全是一种责任,而且这种责任是可有可无的,那为什么要孩子呢,不是给自己找累吗。对于目前的中国,我觉得还是应该全面开放二胎,趁着城乡差异的存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像发达国家那样高,人们的传统观念还没有被完全抛弃,应该能够起到延缓生育率不足的问题。

看春晚

话说在国内的时候十分不爱看央视的春晚,感觉每年的变化不大。小的时候时全程看完,后来是只看相声小品类节目,再后来是只看赵本山的小品,再后来赵本山创作枯竭了,就不大怎么看了。有这时间还不如打打游戏,看看美剧电影呢,你说是不。出国之后就不一样了,生活在加国人中间,过年的愿望和对过年气氛的追求反而更强烈了。这可能是身处强势文化中间,弱势文化的一种反击吧。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都跟吃有关系,这更加影响了我们身居海外的吃货,想在过年过节一饱口福的愿望。再加上国外的生活本身就挺无聊的。你说当年移民北美都是一群什么样的清教徒啊,一点娱乐活动都没有,搞得后代也跟着,要么成天宅在家里玩游戏,要么去没人的地方徒步。有没有,有没有,基本上找不出别的休闲娱乐方式了好嘛。搞得我们这些留学生真心没什么意思啊。真想不通有些人还要一辈子都呆在这里,好吧,你们就呆吧,呆吧。我觉得有可能看春晚也可能是因为好久不接触CCAV欢乐频道的宣传了,整天不看电视,只是偶尔上网看看美剧,电影都少看。上网净看些反XX反XX的内容,对生活在中国梦里的一片和谐的情景关注过少,需要平衡一下,你说是不是?所以,我决定,今年的春晚我要全程看下来,变不变成5毛不好说,但是一定要看一遍。微博上的吐槽真是太搞笑了有没有。

看过杜拉拉升职记

今天是除夕,在这里携ZZ祝大家新春快乐,马年吉祥!

看过了杜拉拉升职记,不是电影,是书。开始看觉得就是一个职场故事,感觉波澜不惊,外企嘛,谁没去过外企,现在所在的S市到处都是所谓的“外企”。不过看着看着,发现作者李可是想通过这系列小说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啊。什么职场规则啦,工作心态啦,职业发展啦,怎么对付老板啦,全都包含了,看来还真是部不错的职场小说。小说里面的爱情就那么回事吧,没啥太大的新意。我们还是关注它的主要内容,杜拉拉是怎样升职的吧。

要说杜拉拉的升职,其实还是挺顺利的,开始经历从民营企业,港台企业的三年时间历练,给了她足够的资历来到世界500强的外企,不但实现了收入的增加,还实现了身份的转变。在外企从普通的销售助理,干到广州办行政主管的职位,靠的是踏实肯干以及顽强的毅力。随着一系列阶段性工作的成功,杜拉拉又成功晋身为人事行政经历,再到后来的跳槽,成为薪酬福利经理,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虽然后来没有成功得到HR总监的职位,但是能够功成身退,出去和同事创业,干自己想干的培训事业,也成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其实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性格不同,杜拉拉算是能力强,性格倔强的,这样的人算是智商情商都很高,往往能够取得成功。我一直在想,如果经过多年的职场历练,取得成功德那些人到底靠的是什么呢?要说智商高,确实,能力可以很强,学习能力强,但是如果情商不够的话,没有毅力,跟别人相处的能力不行,到头来还是会吃亏的。但你说情商够高,但是智力不行的话,也不太好,给人的感觉就是笨。不过话又说回来,智商和情商都是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并提高的,关键是你得有这个反思和学习的能力,并且有这个动力去反思和学习,时刻保持一个低姿态,我觉得是很重要得。

看完了乔布斯的传记

今天看完了史蒂夫 乔布斯的传记,是官方授权的那个,英文的。其实选择读英文的一来是因为传记大都记录一个人的生活,工作情况,还有就是人物的口述,语言比较简单,适合我们这种初读英文书的人看,二来是想感受一下不看翻译作品的感觉,总感觉很多翻译的东西不是人家原来想表达的意思,当然有些翻译的作品是相当不错的。

用电纸书读到78%就结束了,后面有些事作者的笔记,有些乔布斯的私家照片,还有就是一堆索引。真想不出作者把采访的笔记竟然也放进去充数了,呵呵,是为了增加稿费么。其实我一直不太看好传记这种文体类型的书,一来是因为总觉得主人公光辉的形象无法被作者捕捉,作者总会在意一些生活的琐事,而不会突出主人公的特点的。可能传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读者全面的了解这个人的方方面面吧,不但是被世人熟知的一面,也应该有生活中无数的侧面来展现这个人多姿多彩的一生吧。不过通过作者平实的描述,尤其是对乔布斯患癌症后身体的每况愈下,以及面对无法主宰的生命的渺小感,和之前创业成功并推出一个又一个轰动世界的成功产品的宏伟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读过一个又一个乔布斯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突然遇到了被病痛折磨的身体萎靡的状况,怎么想都觉得是上天不公,天妒英才。作者一方面通过这种平实的写法展现了乔布斯身体上的每况愈下,又通过对他的采访,揭示出乔布斯对产品孜孜不倦的追求,对消费者的负责,这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本书写得是挺成功的,对得起乔布斯的嘱托。

说说乔布斯吧,从他一生传奇的经历,我真想不出更励志一点的故事了。从车库中开始创业,到像市场推出一代又一代的产品,到赢得投资,事业有成,到中途被董事会踢出局,到灰心丧气,到通过皮克斯动画和Next系统的复兴,再到回到苹果公司,担任CEO,推出一种接一种传奇的产品,最后英年早逝。这段经历恐怕有其他人经历过也会说,这辈子值了。是啊,谁能在有生之年经历过这许多坎坷,失败,成功。我们总想总结乔布斯为什么会是乔布斯,为什么他能带领团队创造出iPod,iTunes,iPhone,iPad等产品。究竟是什么品质造成了这种局面。不得不说书中提到了几种特质,比如说说服别人的现实扭曲场,比如说对产品要求追求极致,比如说比消费者自己更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你能说iPad替代了什么吗?笔记本?家用电脑?纸?笔?不全都是,或者说全都不是,它完全创造出了一种自己的用途,消费者以前想都没想过,但就是需要,它就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真的很牛逼啊。

不带厕所的廉租房的意义

今天看知乎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某经济学家提出了要建不带厕所的廉租房,意义何在呢?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经济学家也太不人道了,政府建个廉租房也是为了低收入阶层服务的,干嘛不把个人卫生间也一块建了呢。现在除了工作单位和公共场所,谁家没有个独立卫生间啊。你说你建廉租房的时候不给每家每户建独立卫生间,反而建个公共卫生间,得多不方便啊。不过看了知乎上面的回答,就明白了这样确实是有经济学道理的。首先,政府建廉租房的目的是为了租给低收入阶层的对吧。而廉租房都是政府要求开发商配套盖起来的,也就是说,离廉租房不远处的地方就是开发商盖的小区,如果户型没有太大差别,假设商品房的房租是每月1000元,而政府的廉租房租给低收入阶层是每月200元,但其实两个房子没有特别大的差别,都有独立卫生间,那么就有了800元的差异。而此时廉租房的预期房租是每月1000元,你只收200元的话,难不保低收入阶层申请到了后,不去住,交200块钱,然后往外出租1000元,挣这800元的差价。其结果是该住进去的人没住进去,政府辛辛苦苦盖的廉租房没有用武之地。而又保不准有人趁机托关系也好,行贿受贿也好弄到了多套廉租房,然后转租出去,制造了寻租空间。但是你要是不建独立卫生间就不一样了。因为现代人认为独立卫生间是标准配置了,没有了卫生间,入住感受会大大降低,根本达不到1000元的标准,心理预期也就是200元。这时你再以200元租给低收入群体,人们不会转租出去,也不会有人费心去托关系弄多套房子,因为即使你弄了多套房子,你租出去的话也还是这个价格,高不了多少,因为中高收入者根本看不上没有卫生间的房子。这样就一劳永逸解决了这个问题了。看完人家的解答,还真是佩服啊,经济学真是很神奇的啊。

还有这里可以看出价值的主观性。价值是主关的,一个商品的价值并不是客观存在的,也不是靠什么生产时间那种扯淡的东西决定的。商品的价值是主观的,你觉得它值多少,在于它对你的个人来说有什么意义,而跟其他没有多大关系。

免费医疗

今天必须要吐槽一下加拿大的免费医疗了。起因是我们房东在工厂工作的时候,受了工伤,被送到医院急诊,急诊啊,在国内急诊的定义应该是第一时间可以得到救治的吧。但是,在加拿大就不同了哦,等了一上午只是被简单包扎了一下,然后还得第二天再去医院看,尼玛耽误了怎么办?结果下午回来跟我们室友又去了S大学的医院,应该是本市最好的医院了吧,也是传说中的急诊,尼玛,又是坑爹的急诊,结果等了几个小时啊,才有人来看。结果还是包扎了一下第二天再来看。

加拿大的医疗确实是免费医疗,首先,说是免费医疗,确实有一部分是免费的,比如说看诊的确实是免费的。也就是说你有人手一张的医保卡应该就是免费看病的吧,但是用到仪器检查的时候,医生开的药,叫救护车的钱,政府可都不给报的哦。不过不管你是工作还是学习的单位,都会给你买不同程度的商业保险,这些保险会报销你其余的开销,能报销多少就要看单位与保险公司签的合同了,以及交的保险费了。其次,免费医疗的缺点就是尼玛太慢了。医疗资源短缺,大家都是有亲身经历的。比如说看个病就要先预约,就是说你有个感冒要先预约哦,预约上了可能已经是一周后了,尼玛一周后感冒可能好了好不。还有就是急诊,我在加拿大的论坛上看到一个报道,在急诊室中,加拿大成年人之亚欧20%在30分钟内得到救治,有31%的加拿大成年人要等待4个小时之后,才能得到救治。生病时,33%的加拿大人要等6天或以上才能见到医生或护士。要看专科时,41%的加拿大人要等2个月或以上。尼玛人都死了好嘛。这就是免费医疗哦。曾经有个小伙伴跟我讲,说她肚子疼去看急诊,尼玛坐在椅子上等了4个多小时没人理,然后肚子竟然自动不疼了,这个小伙伴随后就灰溜溜自行离开了……所以说,在加国生活的首要一点是保证不要生病,然后再考虑其他。要生病也要生个大的,要不然不大不小的还没人理,你来一个大的,直接晕过去了,直接一个电话叫救护车,你被担架抬进急诊室就不一样了啊,抬进去的和自行进去的完全是两个待遇啊,有限的医疗资源都被用在处理这种快死的病人身上了啊。所以,在加国,要么不生病,生病一定要被抬进去……

周六去做实验

今天是周六,上午去了实验室做了会儿实验。一个上午就搞完了,发现用半天时间做实验,半天时间搞别的还是挺好的,既不会太累,又能高效利用时间。嗯,以后值得推广。

可是今天是周六啊,我就看到了很多我们系的研究僧们,你们竟然都在做实验啊。有个加拿大的孩纸啊,那是有多爱科研啊,每天来的比我还早,周六竟然还来实验室。不过话说来加拿大也有一段时间了,充分领略了这边的工作节奏。那就是工作的时候还是很认真的,但是,一旦超过了8小时工作时间,就拍拍屁股走了。政府部门什么的当然是这样的,大部分教授还还是学生貌似都是这样的。不过凡事也有例外,就像我们老板就是出名的工作狂类型,每天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然后周末经常来加班。像我说的今天见到的加拿大的孩子,就也是工作狂的类型,早上都是7点多不到8点就到,周末也经常来学校。

最近S市的气温波动很厉害,忽冷忽热,还流行H1N1禽流感,是一个比较容易感冒的时节。像今天就是0度左右,可是明天就要低至零下20多度,这温度波动的得是有多大,你们感受下。

语文水平

尼玛,一天写两篇日志,是要人命的节奏嘛。某只ZZ还说要时不时的帮我写写,我去,现在正在玩自己的头发呢,好不好,大姐,日志呢。亏你还成天吹嘘比我的语文水平高,真心没看出来。

其实我的语文水平还是挺高的,至少某很多些方面比ZZ高出很多。虽然高考的时候语文考砸了,但是2005年辽宁语文卷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哦,呵呵,不怪我没及格哦。这个以后再聊。首先,我的朗读水平明显比ZZ的高不止一个数量级有没有。在本科的时候考过普通话等级,那是差点就到90分了(89.5)的好嘛,好像是一级乙等。随便给我一篇文章,中文还是英文都随便,那是直接就可以读的好嘛,你看看我们家ZZ,如果不是自己写的让她朗读都跟不认识字一样,不管英文还是中文,嘿嘿,哥就是有作领导的潜能,秘书写好的文章哥们不用看都能读的很流利的。另一个方面是写应用类文体。哼哼,比如说给人写个信啊,写个通知啊,写个什么海报啊,写个什么请假条啊,我去那我是水到渠成啊,运笔如飞啊。再看看我们家ZZ,写个信感觉像要她命一样,我去,这个纠结啊,呵呵。好了,就不再黑ZZ了吧。其实如果你看日志都能有体会的,某些人写个古文吧也是古白话文的感觉,有点不伦不类的,哈哈。

接着回到当年的高考,其实我的语文成绩在高中一直是不错的,每次都能考110分以上的。那为什么高考就烤成这个德行了呢?其实还是心里因素。语文是第一科考的嘛,当时就很紧张,考试中甚至出现了幻觉,这……而且2005您辽宁语文卷的恶心程度简直是反人类的啊,尼玛前面的题型完全没见过啊,有木有,所以做着做着就有点乱了阵脚。结果到最后14个选择题我只对了3个,这……让我怎么正常发挥啊。好了,大概基本上就是心里因素在作祟。就这样,我们家ZZ在高考中侥幸比我的语文分数考得高了那么一点点,我84,这姐们大概过110了吧。哼!

运动

昨天事情比较多,所以也没更新日志,今天补回来。话说今天还是挺忙的,做了一天的实验,晚上又去游了会泳,现在感觉还是挺累的。我发现人还是要经常运动的。我最早大概是从小学五六年级早上就开始跑步了,开始是被我妈逼着早上早点起来去跑步。我也不知道我妈当年为什么会有这种超前的意识,培养了我终身运动的习惯。不过可能当年就是让我早点起来,锻炼锻炼身体吧。开始的时候早上起来不想去跑,还在路上徘徊了几天,不知道干嘛。后来想着,哎,跑就跑吧,不就是跑步嘛。开始绕着大学的操场跑,开始是一圈两圈的跑,慢慢跑得就多了起来,发现效果还是挺显著的。初中的时候跑了整整三年,每天早上5点就能起床,然后去跑步,一天精神也很好,晚上早早就睡了。初二的时候运动会上800米还跑了第一,也是跑步的成果吧。高中因为不是住校,要不就是离学校近,就只能放弃跑步了。高一的时候住校,每天早上做一遍广播操,其实没什么意思,还不如让我们自由活动功呢。高二后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更没什么时间或者场地跑步了。不过后来还是找到了房子附近的一个小公园跑步,不过也没坚持多久。大学之后跑步也是隔三差五的,一会坚持了一段时间,一会又因为太忙就没坚持下来。记得大一的第一个学期还能每天早上6点之前起床去跑步,坚持了大概一个学期后也不了了之了。研究生的时候也是,研究生后来的时候开始晚上跑步,这样的好处是晚上跑完回宿舍就可以直接冲个澡,挺爽的。出国后也是只能夏天跑步,冬天实在是太冷了。不过S大的体育馆还是挺爽的,有健身房可以一年四季健身。不过我又迷上了游泳,每周都会去游个两三次。游泳的体能消耗可是比跑步大多了吧,还能锻炼肺活量。以后等夏天的时候准备每周一三五早上跑步,二四六去游泳,周日休息,嗯,这样身体应该能保持健康啊。最近看乔布斯传,又感觉身体还是最重要的啊,有木有,不管工作多忙,也要保证健康啊。

高科技

今天下午一个前同事回来我们实验室,要分析一些数据。她就是我曾经提到过的M,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还来我们这里读书。毕业后先被我们老板聘为技术员在实验室待了一段时间,后来找到了Maple Leaf的工作后就去了本市的工厂。

今天下午她来的时候我还觉得很吃惊,毕竟才三点半,大姐您是翘班的节奏吗。后来才知道她是从早上6点半就去上班了,到下午三点就结束了,就可以下班了。大企业有时候也是很灵活的嘛话说Maple Leaf在本市的工厂还是比较大的,主要生产一些香肠啊之类的,雇员也很多,生产设备也很先进。之前去参观过一次,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一是有些部门的机械化真是相当高啊,有一个电脑控制的机器人可以准确定位并抓取流水线上的香肠,拿起它们并把它们摆放整齐。而是生产车间里的浪费还是挺严重的啊,地上随处可见是废弃的香肠,这……不过据说会有人专门清理的;三是在最后的包装车间可就不很机械化了,还是人员密集型嘛,都是大批的工人在那里将产品放入包装盒。

今天下午M跟我说她们有一个软件系统,就是将生产中的各个批次的数据都可以上传到服务器上,你可以看到各地工厂的实时生产数据。她们做研发的也需要使用这个软件,就是软件需要编程,界面不太友好,需要再学习。我搜索了一下这个生产软件的公司,叫SAP,是一家德国软件企业,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应用、企业资源规划解决方案和独立软件的供应商,在全球企业应用软件的市场占有率高达三成以上。好吧,看来是Maple Leaf委托SAP开发的一套生产管理软件吧。想当年在宜家的时候,他们的软件系统也很发达,不论是物流还是销售,都有各自的软件系统,你也基本上可以查询全国各地的库存情况和销售数字等。嗯,看来大企业都是用软件来管理生产和服务过程的嘛,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