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 第二则

目前的学习室势态是这样的,大家一门心思搞开题,并且是大搞、特搞、没日没夜的搞,拼了老命的搞。往低俗点想,开题像妓女,像二奶。不过这两者好像也犯不着大家如此兴师动众。所以更贴切的比喻就是,开题更像钱,像白花花的银子,像厚厚的钞票。无论对开题这码事多么调侃,开题毕竟是个挺重要的事,尤其对我们中心的研究生来说。往大了说,开题决定了我们苦命的研究生们将来做什么,怎么做,自己得有个初步的想法;往小了说,也该收收心了,玩了一个学期,这个学期该加把劲了,毕竟我们只有2年半就毕业了,真正做实验的日子可能只有1年不到。不过,我倒是听说院楼有些老师的学生不怎么开题,只交个纸制版本的就可以了,我看研究生的培养计划里上交开题报告是在第三个学期。那么如此兴师动众的开题只可能来自我们的最高领导了,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反正研究生一个个都是夹着尾巴做人恨不得早点毕业的可怜的娃。前一段时间老板给我们开了个会,会上让大家谈了谈自己要做什么内容,然后很高兴的说这个月末就要开完题。言外之意好像是,哼,你们一个都跑不了,都给我老老实实干活吧。因此,大家都再也不敢怠慢了。不过看看今年开题的华丽丽的阵容,可想而知开题时候的情景。今年硕士有34人,博士大概也得有个7、8个,这40来号人分两批开题。第一批肯定比较惨,一想也知道,请来一堆老师坐在第一排,老师抽烟的抽烟,啃香蕉的啃香蕉,喝茶水的喝茶水,台下的一个个学生猴急的等着上讲台,接受众教授的再教育。其实我觉得这个特别的……恩,怎么说呢,反正不是褒义,研一的娃们初次登台,想法肯定有诸多的不成熟,教授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手,一看就能看出门道来,即使看出来的只是个热闹,你也不能狡辩,要虚心接受。而第二批的娃们我认为应该比较好过,一是人数众多,二是老师也有厌倦的时候,到时候估计是10min一个以节约时间成本。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如此,有些年轻老师亲自给学生改演讲的PPT,我觉得这就有点多余了。

开题

最近就要开题了。上周当着众人和老板的面把我的论文题目搞错了,这个还是比较丢人的事。好在老板心情不错,也没多说什么。看来开题要好好搞了,不然老板可要发飙了。看了很多师兄师姐,博士硕士的开题PPT,发现大家基本上没做多少页,差不多20多页的样子就算完成了。试验设计的大多都是用图形啊、箭头啊来表示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的文字内容,估计他们当时开题的时候也还没做实验,不知道要怎么做吧。好了,我还是好好看文献,好好设计实验,好好开题吧。这次上台讲之前一定要在下面多练习几遍,省的说的时候紧张。

归属感

最近配了一把办公室的钥匙,每天早上再也不用等师姐来开门了,也不用去管理办公室借钥匙了。而且办公桌的分配也已尘埃落定,我跟一个同学换了抽到的纸条后依然坐在我一直坐的1号桌,506。现在的506俨然是研一的主要聚集地,而504由于分配了很少的位子而变得越发的……嗯……冷清了。我想首先是我的归属感找到了,特别是在我配了办公室钥匙以后,就感觉自己是这个办公室的主人了一样,虽然钥匙不是特别的好使。每天关注垃圾桶里的垃圾是否满了,满了就很自然的去倒。每天很早去,虽然有听英语的原因,不过第一个开门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我想其次就是那些在504的孩子们了,与一大群人隔绝的感觉不是那么的好,我觉得。而且与一群有代沟的人在一起感觉也是怪怪的,尤其是老博士们。其实我觉得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差一届都有代沟,师兄师姐们想的是什么我可不知道,反正和我们想的应该不一样。不过不管怎样,现在我是506的主人了。

回到学校

前天坐火车回到南京,回到学校。南京依然是湿气重重,和东北的沈阳相比很不一样。这个冬天我得在两种气候环境下反复适应,不断考验着我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家没呆够,这是我和ZZ共同的感觉。以前本科的时候一般放假最少放一个月,那个时候觉得在家呆两个礼拜后就想着学校的生活了。可是现在呢,ZZ说是因为研究生压力大,都想回家,我觉得也是。本科时按部就班的上课、考试、放假,生活很有规律,这规律是别人强加给你的。读了研究生就不一样了,定课题、做实验、写论文,虽然有开题、中期、答辩,但是大部分时间是你自己掌握的,自己决定该干什么,工作做得好坏都是自己定。一句话,压力大啊。就像我和ZZ都想着有钱了包个农场,给自己打工,想着自己想干活就干活,不想干就睡大觉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可是转念一想,自己不干谁干呢,压力还不知会不会更大呢。

ZZ说她一个人在宿舍晚上睡觉怕,都24的人了……

是放假还是走亲戚

到了研究生,好不容易有一个寒假好好在家休息。不巧每年的寒假都与春节重叠。这样就造成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寒假本是好好在家休养的时间;而春节则是亲戚之间互相走访拜年的时间。这两者在我的寒假假期中就产生了极为尖锐的矛盾。首先,春节之前的假期对我来说过的是很滋润的,每天8点多才醒,上上网,玩玩游戏,看看书,生活别提有多安逸了,怎一个“宅”字了得。这也难怪,出门在外有半年的时间,半年都没怎么放松,好不容易有个假期,还不好好“堕落”一下,把平时没时间做的事情整理一下。其次,春节乃我国传统佳节,乃一家人团员之际。按照费孝通他老人家的考察,中国人“家”的概念既可以缩小到三口之家,又可以扩大到有血缘关系的所有人。并且,我觉得每逢像“春节”“清明”“端午”这样传统重要节日,“家”的概念往往易被扩大化。因此造成了地理位置不同的“家人”之间的走访与串门。当然,这对于维系家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是很有必要的。可是到了我这里,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年轻人对于“家”的认知没有老年人更深刻,特别是在“家”里呆了18年之久后,好不容易摆脱家的束缚,出外打拼,对“家”有一种感情上的不认同,或者叛逆。而春节则是强加的一种社会习俗,年轻人只好被动接受。因此对“家”的不认同就延伸为对“家人”的不认同,因为“家人”是构成“家”的最主要要素。特别是对从小不多见的“家人”的不认同,当这种不认同与社会地位,经济基础,年龄阶段相互作用后,不认同可能会增大。

对于我,前几天去了趟舅爷家。一天没干什么,就看表舅的美剧《Fringe》来着,晚上还勉强去吃了顿饭,回来就感冒了。第二天ZZ让我去她大姑家(非亲大姑,隔辈的),我是说什么也没精力去了。

批判的思考

最近看一本大学教科书,名字叫《批判的思考》。书里面讲的都是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考)。书很厚,刚看了一点,不过感触颇多。书里面提到所谓“民主”国家的新闻媒体。虽然这些国家的新闻媒体大多是私人性质的,而非国家所有的,但是,书中提到,现在的新闻很少有记者去主动挖掘的了,更多的新闻是被提供的。所谓被提供的,就是说事件发生了,然后政府部门或者公司发言人向新闻媒体发布消息,掌握舆论,而新闻媒体大多是被动接受消息。如果新闻媒体对消息来源有什么不利之处,那么就有可能得罪信息源,下次就没你的新闻了。简而言之,向《华盛顿邮报》那样主动揭露“水门事件”的挖掘性新闻是越来越少越少了,新闻大多是被动的接受。可见,我们获得的消息往往是别人告诉你的事情,而事情的真相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

书中还列出了修辞与论证的区别。所谓修辞,大都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样的感情色彩足以引起其他人的共鸣。然而,修辞中没有坚实的论证,也就是没有证据来证明你的观点。相反,论证就是用其他的事实来证实某一观点。现实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修辞,目的就是得到你的认同。而事实是,修辞的效果更“好”,所谓的更好,活着可以说效果更明显。比如说一个广告,可能它不会告诉你具体的技术细节,而是举个经过千挑万选的例子来强调所卖产品的好处,或者说一些强烈修饰性的词,如效果太好了,太神奇啦,之类之类的。这些没有具体内容的话语往往最能打动人心,而产品真实的情况往往不被人所知。

回家的生活

回家几天,生活变得难得的闲适、安逸。每天8点多起床,吃饭,上上网,玩玩游戏,打打乒乓球。终于发现假期的最大作用就是放松自己,使身心从一个学期的劳累奔波中得到彻底的解脱。就像今天,本打算和ZZ去市内买东西的,结果遇到大雪,ZZ临时决定到我家来堆雪人。我记得上次堆雪人已经是小学的事情啦,可是从车站到我家的一路上ZZ像个小孩一样跟我打雪仗。我们决定下午再堆,而且地点选在露台上,那么上午就打了会乒乓球。本来以为堆雪人是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没想到事情进展的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从捏一个小雪球开始,让它在地上慢慢滚,慢慢滚,然后它自己慢慢变大,我们再用手在上面捏一捏。重复这个工作没一会,这个雪球的体积就已经相当可观了。我们就决定把它作为未来雪人的脑袋,而身体只要堆一堆雪就好了。这个过程也是相当的快,没一会雪人的身体就堆好了,把“脑袋”放上去,再加一些眼睛啊,鼻子啊,嘴啊,手啊之类的东东,一个雪人就搞定了。整个过程不到一个小时。我就很困惑,那我们小的时候是怎么能一堆堆一下午呢?可能我们小的时候在玩的时候从来就没考虑过时间,那时候也没有时间的概念,玩的时候尽情的玩;而现在,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花了多少时间,似乎每件事情都要用做功除以时间计算出个效率来,当然也包括玩的时候。这样活着就会很累,因为心里总有个想头, 我玩的该不该呢?还有哪些事情没做呢?而我们却忘了自己有的时候需要完全放松的状态,完全忘我的时候。

找老板

我于离开南京的前一天去找老板。离开南京的前两天也去找了,校长办公室的一个大妈说他去北京开会了,然后很热情的去里屋看了一下日程表,然后很肯定的跟我说他刚到机场,已经派车去接他了,然后问我是他的学生?我说是,然后悻悻离开。离开南京的前一天又去行政楼,门锁着,依然悻悻离去。回到实验室,惊讶的发现老板的车停在那里,老板从来见车即见人。我跑到2楼他的办公室就敲门就进去了。我说了我的来意,他明显表现出不认识我,然后问了我的课题,我说这个课题没有什么研究价值,人家早研究透了,唯一值得研究的是什么什么……我跟他说了一大堆,发现他不大懂,我就在那傻站着,看他摆弄电脑。后来他跟我说让我去找另一个老师去聊聊,说他也是搞我这方面的,我说好。临走他问我是辽宁的?我说是,订票了?我说是,几号回?我说明天。明天就回啦?我说恩,同时做吐舌状,然后赶紧逃离现场。之后去找那个老师聊聊,他让我做我不想做的东西,不理他,我自己想。离开南京那天,也就是昨天早上,提着大包小裹龇着牙往火车站赶,在教学楼旁边遇到老板的车,心想老板可真会停车。不巧刚出5号门正看到老板和另一个人进来。老板冲我打招呼,说,回去啦?我说恩,想了半天不知道该说什么,说了句周老师再见,又赶紧逃,活像一个民工看到前方的火车,后面是略过去的火车工作人员。

空荡荡的校园

最近学校放假,确切的说是本科生放假,校园里顿时变得空空如也。原本傍晚熙熙攘攘的马路上很少看到人影。只有南苑一食堂假期继续开放,北苑的民族食堂只开到元月31号。最近中午去民族食堂吃饭必爆满,感觉突然间涌出了许多平时不存在的人。人们吃完饭就又消失不见了,好像是奔回各自的办公室和实验室。我很不适应这种种空荡荡的感觉。大学本来就属于城市里一座不小的避风港了,要是再没个人影可就真的啥都没有了。从前我都是一放假就回家,从来不在学校呆很长的时间。因此对这种满眼看不到人的感觉还真是有些陌生。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陌生。因为人都是群居动物?不见得,我就很喜欢一个人呆着。好吧,不知道了。不过这样也未免挺好,拓宽自己的视野。前一段时间还看过一个电影Into the Wild(《荒野生存》)。里面的主人公就是想逃避城市的生活,想独自一个人到阿拉斯加的荒野去,结果最后死在了阿拉斯加的荒野里。逃避。如果说到荒野里去算是对城市生活的逃避,那么习惯于城市生活的我们不也算是对荒野对田园生活的逃避吗?

大病一场

最近经历了一场大病。起因是周日晚上宿舍同学出去吃饭,席间灌了一瓶凉啤酒。吃完回去之后就感觉胃痛难耐,就近到药店买了一盒健胃消食片,结果还是不行。晚上大概7点多钟的时候就哇的一下全都吐了出来。吐了资料室一地的污物,还好有同学过来帮我收拾了一下。我也虚弱的不行,只好回宿舍休息。回到宿舍,躺在床上也是辗转反侧,胃胀依然未能缓解。不过处于弥留之际的人也不能起床干别的,躺在床上躺到凌晨三点多,疼得实在不行,索性坐起身来,坐着坐着就又有要吐的感觉,我刚想下床,就忍不住又吐了出来,还好这次吐的比较少,只是一些粘粘的液体,有点苦味。然后我起身换了床单和被套,倒头就终于睡着了。第二天早上去看医生,医生一看我还活着就说没事,开了一盒健胃消食片,还有一盒维生素B和维生素C就把我打发回去了,叫我不要乱吃东西,诊病期间还大说特说学校的风气不好,就爱喝酒,老师每年体检有500+肝都有毛病,都是喝酒喝的,云云。我没兴趣听她在那说,拿了药赶紧回了资料室。自从前一天晚上吐了之后,资料室就弥漫着一种奇怪的味道,我也觉得资料室不能呆了,就跑到506动科的房间找了一张桌子权且作为以后的学习桌。上午看了一会文献,越看就越觉得没力气,上午11点就跑回宿舍睡觉。这一觉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啊,一觉睡到快4点。起来吃了点面包,浑身还是无力。晚上ZZ来看我,把我感动够呛,感觉身体暖了许多。我想我的病有可能是长期呆在那么冷的房间积下的病根。晚上送ZZ走后就直接爬到床上睡觉觉了。从8点一直睡到了早上7点。起来感觉精神甚好,就是不太想吃东西,不过不吃也不行,还是去楼下买了一碗粥和一张饼吃了。至此该病就算有所好转。

总结起来该病形成的原因:1、资料室很冷,一直在资料室里被冻着,身体一直很冷;2、不能喝凉啤酒,可能当天晚上要是不喝啤酒的话还能好一点;

对策:1、每天晚上用热水洗脚;2、不喝啤酒了(要喝只喝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