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亲爱的同事

过了这么久才写这封信实在是不好意思,最近忙论文啊出国啊很忙。我是12月2号办理的离职手续,就这样彻底和南京宜家说再见了。当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不舍。这个事情是早就已经确定了的,事先也反复想过离别的场景。好在办理手续的当天没有几个同事在,只看见书星,老万,Yoyo以及无锡店的Nash,所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伤感。在这里简单剧透一下办理离职手续的流程,相当的麻烦啊,找N个部门签字,还要找直线经理签N个字,不过我们亲爱的老赵当天修年假,请Jack代签的,还要交还所有的东西,包括一本蓝色的员工手册(没了吧,哈哈)。当然啦,希望大家永远也不要实践这个流程,都待在宜家以后我回来好找啊。不过还是很不舍,毕竟在宜家,在BA04这么长时间,特别是交出工服的那一刻,感觉自己真的要离开这个可爱的地方了。

好啦,从头讲起吧。话说来宜家做兼职还是挺巧合的。当时想着我这么大了一点社会经验也没有,将来可不好找工作啊。所以我女朋友(简称ZZ)就鼓励我来找份兼职干干,一来可以积累一点社会经验,二来可以锻炼一下我的沟通能力,三来可以挣点零花钱。所以就上网找了一下,发现正好宜家招人,就投了简历过去。面试是老冯和Tracy一起面的,当时一共4个人面,其中有两个女同学是南林的学家具设计的,我一听就疯了,我靠,那我不是来打酱油来了吗。不过没想到最后竟然要了我。面试的经历我就不说了,听说我们部门还有几个被面哭的同学,嘿嘿,看来我还算比较顺利的。不过说实话,还是要很感谢冯老大要了我,让我进入宜家见到这么多可爱的同事,并与你们共事。

话说刚进宜家那会正是2010年年底,那会也正好是我做实验最忙的时候,每天起早贪黑。周六日还得来宜家上班,经常是周六7点钟爬起来赶车上班,下午5:30下班后去找ZZ,晚上坐最后一班9:00的车回学校。到了学校还要做实验,做到个大概1、2点钟然后回去睡觉,第二天依然是7:00爬起来重复前一天的工作。虽然这样的生活很忙,很累,但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感,让我觉得这样忙这样累是有价值的,是值得的。好在这种状态没持续多久,实验做完就比较轻松了。而每周六日来宜家上班成了一种平时工作的调剂,平时除了做实验,就是坐在办公室里看电脑,坐时间长了颈椎会疼。而来宜家上班有很多体力活,可以做到劳逸结合也是不错的。所以来宜家上班也成了一种放松,从一种生活工作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感觉还是挺好玩,挺新鲜的。

还记得刚刚上班那会什么也不会,不会打订单也不会打PTAG,记得是小胥教我打的订单,Yoyo教我打的PTAG。有时顾客问起这个在哪里,那个怎么卖都答不上来。有时候不知道的问题可能会瞎指挥,耽误了一些顾客也会感到很过意不去,觉得干这个工作就是方便顾客,为顾客服务的,应该赶紧向老员工学学。再后来Dinning的桌椅基本上都能搞定了,其实这些也很好搞的,抄抄PTAG打打订单就很完了。然后ACCESSORY SHOP的东西也基本熟悉了,知道格兰代挂杆的各个型号的长度,也知道比格尔的挂钩是不能挂在其他挂杆上的,克罗根将要UTG,代替它的将是芬托系列,而阿斯科是可以裁切的。渐渐的熟悉了顾客的问题,而他们的问题大多是“厕所怎么走”,这让TOP10情何以堪啊。后来也渐渐学会了厨房橱柜的一些知识,这个跟拼积木是一样的,一个个独立的柜子加上侧封板啊,门板啊就组合成一个漂亮而实用的厨房了。还记得第一次给人签合同的场景,当天是平常日,早班是我和Yoyo,而Yoyo早上10点有培训,所以整个部门只有我一个人啊,很坑爹吧,有木有。话说之前我也给人讲过厨房,但是从来没有带人签过合同,手里拿着POS机都直发抖啊。不过还好我们的合同写的很明确,该签字的地方都签过了,不会的也打电话问过Yoyo了,当颤抖的双手拿出人家刷卡小票的时候,才确信没多扣人家的钱。不过我觉得这个机会也正好锻炼了我独自处理事情的能力,以后再有什么问题都不怕了。

再后来慢慢上手以后,日子过得越发平淡,但是平淡中也能体会到同事们的互相关心。几次集体活动虽然有事没有参加,但是还能感受到大家对我的关照。老冯的离职就能体现到大家的团结。说实话我还是很感激冯老大的,能给我这样的机会是很不容易的,而我应该来说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和期望。有一段没有老大的日子我们也熬过来了。而我第一次接触我们亲爱的赵总还是在阳台改造的时候。那天被老冯叫过来和3位BA10的同事一起装阳台改造的东西,什么格尔姆啊,什么伊娃啊,什么鲍德尔系列啊都是那天熟悉的,忙忙碌碌了一天。感觉赵总还是很平易近人的,而且自己也一直在装东西。来了这么长时间,也经历过很多次高峰日。感觉上个十一假期是最累的,连上了四个早班。好像以前从来没有上这么多天的时候,连上这四天后有一种要虚脱的感觉,不知道其他同事每周是怎么挺过来的呢,反正我是很庆幸自己每周基本只来两天的。

感谢BA04这个集体,而我也为BA04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不过这样的辛勤是值得的,不光对得起挣得的工资,也换来了同事的肯定,我是很欣慰的。还记得自己给展间里换过的灯泡,安装过无数的桌椅,捡过的那许多袋LOOSE HAND,还记得自己收拾过无数次的配件区,整理过无数的门把手。我还在走之前统计了一下,自己一共签过大概12个合同,不知道这些顾客经过我的介绍,设计师的设计,安装工的安装,对宜家的厨房还满意吗。一年的时间我大概只有800多个工时,虽然少,却都是最忙的时候,不知道问过我问题的顾客还买了宜家的家具吗。一年里捡过许多顾客掉下来的东西,甚至还有奔驰的车钥匙,不知道这些顾客最后拿到了没有。一年的时间里不知有多少顾客从身边擦肩而过,缘分仅此而已,只希望自己的微笑和诚恳让人们感受到宜家的氛围。虽然没有参加过宜家的培训,但我能从老员工那里感受到宜家的文化,那种平易近人,为普通老百姓服务的热情。

说了这么多,还是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出场不分先后)。感谢已经已经离职的老冯考虑要了我,给我如此宝贵的机会,真是我的伯乐;感谢人事的Tracy(老乡)面试了我,让我不那么紧张;感谢Tessie通知我面试;感谢小v帮我办理的入职和离职手续;感谢部门经理老赵,让我体验到了另一种领导风格;感谢老孟,提到BA04有时候会第一时间想到你,你的沉稳的风格让我获益匪浅,有时候回答顾客问题的时候不经意间会学习你的语气;感谢休产假的楼爽,希望女儿健康;感谢Yoyo为部门做了许多看起来很小,却很重要的工作,而其他人往往会忽视;感谢法轩,希望以后不但要买两个轮子的车,还要买四个轮子的;感谢小颜,不要总是唉声叹气;感谢未然,作为部门中最后一个认识的人,总给人一种怪叔叔的感觉;感谢春燕,虽然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但教会了我很多;感谢刘姝,听你嘟嘟嘟嘟讲话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感谢胥文静,有时候你讲南京话太快了,听不清在说什么;感谢休产假的马玲,总是任劳任怨去收拾Accessory Shop和作Host;感谢陈清同学,就像小颜说的,赶紧找个男人吧;感谢小田田同学,希望你尽快成长;感谢先我离职的王冠同学,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当然还要感谢很多人,在这里不能一一列出。

有人说相逢是一种缘分。我在宜家工作的1年里相逢、相处、相知了这么多可亲可爱的同事,实在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祝大家生活幸福、安康。

标题总是很难起的……

现在开始申请了……很不喜欢这种感觉,不知道以后会在那里,不知道以后会和谁在一起,就是对以后有深深的不安,很烦躁很郁闷很有压力,最近脾气不太好呢。我觉得每天都睡不好,一睡觉就会做乱七八糟的梦;不敢看邮箱,又必须得看。我就是想和猪猪在一起你说有那么难吗?

唉!总觉得一直都不安定,小的时候搬家次数太多,上大学以后就总是觉得自己一直在漂泊,所以我总是不喜欢给自己添置衣服还有其他的东西,反正过不了一两年又要走了,到时候要搬一堆东西,很麻烦。我有的时候就想如果我有一天安定下来,有一个自己的家,不再搬走的家,会是什么样子?

记得古诗十九首里面有一句: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觉得真的深受触动,似乎说的就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越走越远,还记不记得回家的路,或者能不能找到一个可以停留的港湾。处处无家处处家是一种气魄,可是谁知道里面是不是也包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凄凉呢?

终于看过《钢的琴》

优酷上有了免费的《钢的琴》,闲来无事断断续续给看了。话说这个电影前段时间还是放在院线里面收钱的,¥5的费用如果不交的话你只能看个开头的5分钟,完了就不能看啦。现在则是免费观看的,不过前面有一段讨厌的30秒广告,无痛人流啊什么的。你懂的,在中国你不能公开放避孕套的广告,而电视里满是无痛人流的广告,生命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而据ZZ说人流都是用大钳子把胎活活绞死……跑题了。说实话,电影本身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不过也不差。看了那段著名的预告片之后,我就很想看这部电影,不过看后觉得也就这样,不是特别的出色,但总之还是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话说夫妻二人,女的跟卖假药的跑了,发达了;男的组了个小乐队,日子勉强过,抚养着女儿。女的回来要离婚,要把孩子带走,而女儿放出话说,谁给她钢琴就跟谁,男的遂纠集一帮狐朋狗友,在废弃的厂房里要打造一台钢的琴。故事挺好的,喜剧的效果怎么说呢,反正我是笑得不多,要说感人吧,也不那么感人,总之就是有点夹生了。其实这个故事确实适合拍喜剧,特别是还在东北拍的,口音上就有一种天生的逗乐效果,如果导演将喜剧的效果贯穿全片,而不是只在前半部分,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其实喜剧也是可以拍出感人的场面的。还有就是在讲故事方面,一段一段感觉上过渡的有些生硬,一场拍完了,黑了能有1-2秒钟,然后很突兀的就进入下一场了,如果中间加入一些喜剧的文字性的提示,效果会不会更好呢?还有就是在人物刻画上,感觉刻画的不是很深刻。男主人公陈桂林应该算是有些领导天赋的吧,自己能组织个小乐队,还能把一群狐朋狗友忽悠过来一起造钢琴,能力还是很强的吧,可是影片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人为什么会这样。还有他的一些朋友,没有特写,没有特意的描述他的朋友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感觉黑社会老大好像很文静,给人很奇怪的感觉。而女主人公淑贤呢感觉是个刻有可无的角色,无外乎唱了几首歌,让秦海璐过了一把瘾,可是并没有对男主人公的心理造成什么十分深远的影响。而更扯的就是她和别人搞外遇这一出,个人感觉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倒不如让她离开大伙几天,让男主人公去找她,懂得她对自己的重要性。整体上感觉这个电影还是有欠缺的,不过对于如此小成本的(才100万吧)的影片,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期望导演张猛的下一部作品,希望同样是关注小人物的命运。

附上优酷的链接:

看过萧红的《呼兰河传》以及李娟的《我的阿勒泰》

其实原来不知道萧红是何许人,只是买了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封面上有人推荐,说书读起来让人想到萧红的《呼兰河传》,于是我也从图书馆借来这本书借来读。呼兰河是流经哈尔滨附近的一条河,不知道小说发生的地方是否就在哈尔滨附近。这本书说是小说,更应看作是作者萧红对小时候生活的回忆。小时候的生活是如此的无忧无虑,爷爷家的园子里永远有玩不够的地方,园子里种的各种植物,堆满奇珍异宝的仓房,这些都让人不禁联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我也出生在东北,在姥爷家的园子度过了大半个童年的幸福时光。姥爷家有两个园子,门前的园子种庄稼,种蔬菜;后园种花种草,有一个花房,还搞过一个水塘。不过前园在冬天的时候就成了空地,垄沟间浇上水就能滑冰车,不过冰车很宽,垄沟很窄,划起来总不是那么顺利。后园有姥爷为我做的一个秋千,荡起来飞快爽快,我至今还想上去玩一玩。这就是本书前半部分给人们展现的,使人们联想的,总是那些童年的美好经历。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家境是殷实的,房子有多处,还租出去许多。但是爷爷绝不会为富不仁,对待偷东西的穷亲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租房的房客也很客气。但是无论地主多么从善如流,风歪嘴子无疑是不幸的,小团圆媳妇也无疑是不幸的,那时生活在呼兰河边的人们也都是不幸的。除了急缺的教育和医疗,信息的闭塞,更重要的是弥漫在人心里的迷信、封建守旧的思想使得所有人都成为了这不幸的牺牲品。可以说,萧红给我们呈现的是让人迷恋又不得不让人痛恨的家乡。

而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则不同,虽然有对城市化的控诉,但更多的是对半原始的自然生活的展现,让久居城市中的我们有一种胸中涌起的清新感。那是我们不常见或从来没接触过的放牧生活,一家人开着小卖店跟着牧场在草原上转来转去。这样的生活是孤独寂寞的,同时也是清新自然的。从书中我们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无比的感情,对草原生活的依恋。

Machinarium-机械迷城

机械迷城的画面是不错的,音乐是轻松的,整体给人的感觉是不紧不慢的一种状态。就在这样悠然闲适的状态下,你可以解开一个又一个谜题,带领我们的主人公-一个可以深长脖子的机器人回到城市中,赶跑强盗,解救机器人女朋友。剧情基本上就是这样子,真正玩的时候可没这么简单,也许你在前几关就要卡上很长时间。谜题是那种要你绞尽脑汁可能也想不出答案,可是一旦看到攻略就恍然大悟的那种。

说实话,该游戏上手简单,就是拿起鼠标一阵乱点,可是你很可能在开始玩的时候因为卡在一关过不去就放弃了整个游戏。不过制作者也想到了解决这种局面的办法:在游戏的右上角有一个简单的小游戏,玩过游戏就可以看到绝大多数谜题的解答方法,很是给力。不过游戏中也有些地方是你看了看了解答也不可能过得去的,比如说在小酒馆里跟另一个老机器人下五子棋,不是看了网上的攻略我觉得我是绝对不会赢的。

游戏画面充满了一种后现代破败的风格,金属的城市,金属的街道,甚至是金属的主人公,有一点让人透不过气的感觉。不过在城堡的温室里竟然种着绿色植物,在电梯里也有一盆巨大的盆景,在街道旁也能看到不少杂草,多少让人宽慰许多。

游戏中当你在冥思苦想怎么通关的时候,我们的主人公小机器人也会浮想联翩,与女朋友机器人幸福美好的过去,看了让人甚是感动。

总之,这是一款诚意之作,各方评价都很高,独立游戏节冠军的确是实至名归。

申请路

I have to warn you that our acceptance ra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s exceptionally low due non-resident student fee increases. We generally do not accep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to the program unless they have demonstrated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ir government or Fulbright.
UC Davis,居然很少收国际学生!!!!因为木有钱???唉你说你又不是Cornell……唉,经济危机害死人啊!!!!万恶的美帝国主义!!!!

看过《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不知道从哪看到推荐这本书的了,从图书馆的总书库里把它借来的时候,已经斑驳不堪,是三联书店1995年出版的旧书。不过旧书也能给人新的启发,特别是我们已经很“熟悉”的的鸦片战争。其实说到鸦片战争,已经不能给我们什么特别的启发了,无非是开启了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可是当我们通过本书审视整场战争的进程,洞悉战争背后所反映出的深刻问题的时候,已经不能单纯用启发来形容了。

无疑,鸦片战争始于禁烟。在我们印象中,好像禁烟是林则徐的专长。其实读过本书后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禁烟是大势所趋,烟货不但摧残民众的身体,更让整个国家的经济面临巨大的危险。所以各地官员无不以禁烟来向道光帝表明自己的才能与忠心。当然,禁烟必然遭到英国人的强烈反弹,以武力迫使清政府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是自然的选择。于是乎清廷就面临着“主剿”还是“主抚”的两难选择,其实就是战争还是媾和。道光帝根据时局的变化也在两者上多有游移。到最后,实力摆在那里,英军势如破竹,无论在武器装备上,战略战术上,单兵素质上,甚至在局部人数上都占有绝对优势。失败是必然的,因此,后来在南京签订条约也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战争的起因经过简单如此。但是背后的问题却很多。首先看到的就是各地官员的谎报军情。这在鸦片战争的各个时期都是十分普遍的事情。虽然当时信息的传播十分不便,道光帝获得情报的唯一途径就是当事官员的奏折,但是这也不能成为各地官员谎报军情的理由。虽有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可某些扯谎的想象力也过于丰富了。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到清朝官员很多其实考虑的不是实事求是的汇报战场上所发生的,而是尽力表现自己有多行,不考虑社稷安危,而只考虑自己的乌纱帽。可见科举制度所培养的各级官员的道德弊端。这跟现如今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何其相似,我们究竟选拔的是一群有服务精神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还是精挑细选了一些智商不错,文章写得颇好,可也更会溜须拍马的官员呢。另一点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就是很多当初“主剿”的官员在见到敌军强大的实力后纷纷改为“主抚”。这就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何种行为是“卖国”,什么样的人算“汉奸”。以当时的背景,当各地封疆大吏看到英国的船坚炮利根本无法打赢时,避战求和,避免无谓的伤亡是否是一种最明智的解决方案呢?作出选择的这些人是否就应是所谓的“汉奸”呢?难道指挥自己的将士白白去送死的人就不是“汉奸”而是“英雄”吗?这些都值得商榷。文章的最后,作者茅海建提出了对这场战争的反思,虽然我们打输了,割地了,赔款了,签了不平等条约,可是我们并没有吸取一点点教训,特别是统治阶层。于是我们一遍遍重复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签了一个又一个割地赔款的条约。作者比较了同样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日本,人家反思了,进步了,于是有了明治维新,国家富强了。可我们呢?我觉得应该说我们文化的惯性是很大的,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留下的烙印是极深的,等到我们觉醒的时候是否已经来得太晚了。

战后14年,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
战后52年,1894年,甲午战争,战败。
战后86年,1928年,中英两国政府又在南京签订条约,取消协定关税。
战后101年,1943年,中英两国政府在重庆签订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军舰自由进入通商口岸、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不平等权利。
战后142年,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联合声明。
战后155年,1997年,中国正式收回香港领土主权。

而我们真的觉醒了吗?

又发了两张电影票

总觉得去电影院看电影就要看大片,剧情可以很烂,演技可以很差,但是效果一定要好,画面一定要给力,要不然对不起几十块钱的电影票。昨天公司又发了两张电影票,横店影城的,离学校和ZZ的所都很远,不过还是有冲动去看上一次。于是上网搜了搜最近在公映什么电影,发现排片最多的还是《变3》。我觉得看这个就跟便便一样,便一次会觉得很爽,有收获,不虚此行,等便两次就会觉得,哎呀,怎么还有便啊,是不是出什么问题啦,等到要便第三次的时候就会觉得妈呀,不要再便了,真的不想了,怎么会这样呢。虽说我们80后《变》系列情有独钟,可是也不能这么折腾我们口袋里的钱吧。再看看,发现有一个叫《魁拔》的动画片,说是国产动画的希望。看了网上流传的高仿日本原创动画《铁胆火车侠》的山寨《高铁侠》的观众早就不相信中国动画有什么希望了,倒是这个剧情介绍中的一句让人印象深刻,每隔333年,魁拔,这个恐怖的异常生物,便会在地界的灵山巨石阵诞生。这是多么生生不息的生物啊,为了自己的理想——被主人公消灭,为了自己的信念——每隔333年打一次酱油,它,勇敢的又走出了祭坛。这顿时让我想起了可爱的大反派灰太郎,真的是要嫁就嫁灰太狼啊。

其实想看的电影倒是有一部,《钢的琴》,就像有网友说的,单看预告就让人热泪盈眶。虽然没有3D的画面,但是在辽宁鞍山取景的落寞巨大工厂给人一种辽远的震撼,虽然没有激烈的打斗场面,但是那台用钢做出的钢琴就是最美的打动。影片反映的是国企改制的镇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落,东方鲁尔的不复存在。可能别人感受不到下岗的滋味,那是你一辈子献给了体制,可是体制却在你最需要的时刻抛弃了你,你最相信的东西突然不要你了,就像有一天上帝突然对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说:哥们,兄弟我从来没存在过,别信了,回吧。

可是他吗的横店影城竟然没排片,竟然没排片,竟然没排片,没排片,没排片,没排片,排片,排片,排片,片,片,片……

读过《长尾理论》

最近读了一本叫《长尾理论》的书,很佩服老外把很简单的道理论证得都如此透彻。简单来说,长尾理论指的就是顾客关注的不仅仅是热门的产品啦,很多顾客想要的是小众的产品,而互联网的出现恰恰满足了顾客的这种需求。书中举了很多的例子,什么iTunes啊,Netflix啊这些,说这些网站不论再冷门的音乐或者电影都有人付费下载收听或者观看,因此要重视啊。重视的方法就是,书中说的,建立筛选的机制,简单的说就是内建搜索嘛。书中认为互联网的出现给这些长尾产品提供的存在的理由,因为像实体店铺的空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将过时的产品还放到货架上,只能摆放热门的产品。这样一来就忽视了少部分顾客的需求。而有了互联网,网上存储资源的成本看似是廉价的,因此可以存储很多东西,给众人又很大的选择空间,往往在小众产品上能卖的出去。其实如果没有互联网的话,长尾理论所描述的小众市场也是存在的,比如大型的连锁书店大多售卖的是热门的书籍,而一些小书店可能就要另辟蹊径,找到自己的市场,往往就成为长尾的末端,为冷门的顾客服务。

但是考虑像宜家这样的家具零售超市,虽然空间是很大的,可还是有限的。每年都会替换掉很多卖的不怎么好的产品,替换成新品,再出售。而宜家又没在国内涉足网上零售,有些设计的很好的,但是卖的不好的产品就此消失掉了,很令人惋惜啊。如果宜家能在国内开网上店铺,那些在实体店不卖的产品就可以放到网上去,反正订货不一定很多,但一定可以卖出去。

悲剧的一晚

2011-07-13 南京 雨

15:30 一觉醒来睡眼惺忪,趴在办公室的桌子上睡觉果然不是很舒服,特别是醒来后手臂很麻,很疼
15:32 琢磨着还是回去吧,昨天Eric打电话说让我今天去上个晚班,我说只能上4个小时,17:15开始的话,我得回去拿东西了
15:35 路上还没下雨,暑假的校园里依然有人,尤其是吃饭的点,突然蹦出来很多平时不大见得到的人,也不知道他们其他时间都藏在哪里了
15:40 到宿舍看到老余已经又宅了一天了,并且将继续宅下去,思忖着青春啊,宿舍就是青春的坟墓啊
15:42 觉得上班还早,看起来一本叫做《长尾理论》的书,据说很畅销,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别人有把一篇文章就能表达清楚的意思给扩成一本书,十好几章,翻来覆去我在看同样的东西
15:59 时间差不多了,准备背包出门,发现还得换鞋,又得耽误一点时间,不如早点走了
16:06 在三号门的时候看到一辆84R近距离驶过我,恨不能早点走
16:14 在表面平静内心焦灼的情况下终于等来了下一辆84R,很开心的上车并找到了一个座位
16:55 终于到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候路上还有点堵车
17:00 进餐厅吃饭,发现很多人已经在吃了,而且发现今天竟然有牛排,很淡定的夹了一块放到盘子里
17:05 快速开动,看到Lisa,看到Eric
17:14 吃完去部门
17:30 整理Accessory Shop,发现很多东西么得人整理过,今天晚上人不多,大多都是来逛的,很少有周末那种心急火燎买不到东西跟你拼命的顾客
18:00 在Dinning发现我们最好卖的椅垫么得货了,给Eric打电话让他拿上来点,他还跟我说谢谢,觉得很奇怪
19:00 看到Eric在搞明天要来的货,上去帮忙
20:00 有个顾客要买橱柜,不想签合同,我按照他的指示一个一个给他打,并告诉他可能会有尺寸问题,他说么得问题
20:20 折腾了半天,由于没有保存,订单完全消失了,他说他先去逛,让我搞完等会他过来
20:30 长舒了一口气,打完了订单,开始整理Dinning
20:40 小胡打电话给我说顾客回来了,我去Kitchen,但是打不开我的订单,把顾客带到Dinning,打印了一份订单给他,开始整理Dinning,安保清场
20:50 等Eric回来,聊了一会,问了问新老大的事情,今年的目标1000套整体厨房!
21:00 撤
21:03 顾客餐厅前看到值班经理,手里拿着份我打的订单,发现有问题,回去重新打好,交到收银线,等顾客买完单,火速跑回更衣室
21:22 按时赶到车站,等最后一班84R
21:30 比平时晚到,可能是下雨的原因,开心的上车,发现座位上都是水
21:40 查到某站抛锚,所有乘客下车,等待救援车
21:45 口渴,去超市买了瓶雪碧,开盖发现中了一罐,想去兑奖发现超市门已关
21:58 水快喝完,救援车终于来了,上车很忐忑的没刷卡,发现其他人也都没刷
21:20 终于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