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Book 1)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第一册)

前几天花70大洋(想想就心痛)在卓越亚马逊上买了这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英文版本。卓越的配货还是不错的,会预计到达的日期,不像当当,冷不丁在一个下雨天的上午给你打电话让你取书。说说这本书,刚开始拿到觉得很轻,不过想想毕竟只有224页。书的纸张是那种再生纸,黄黄的,软软的,感觉一撕就坏。不过内容还不错,我刚看了第一章,讲伏地魔把Harry Potter的父母杀了,只留下了小Harry,小Harry被海格送到了他姨家。第一章学了很多生词,比如jerk,比如cloak等。可是昨天该书正式被ZZ夺走,从此了无音讯了……

离开校内网的日子

校内-人人

前不久关闭了我在校内网(http://www.xiaonei.com/)的账号。我觉得关闭校内并不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因为我可以从中解脱出来,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想当初也是对SNS网站这种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申请校内的。用过后确实喜欢这种社交类网站,不过,它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优点:先来说说校内的优点吧,这是欲抑先扬的传统做法。

1、找到归属感。人活在社会上是怎样设定自己的生存空间的呢?我觉得大致上是看你又哪些认识的人。你的社交空间就是你认识的人的数量。认识的人越多,你的空间越大,反之则越少。而广大学生认识的人包括父母、亲戚、同学等,这里面要数同学是最为谈得来的了,所以校内在中国广大学生中的成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我加入了校内,同时我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以及大学同学都加入了它,就有了我自己的生活圈子。我的生活圈子里的生活丰富多彩,我可以看同学的日志、照片、分享的视频等等,重要的是我可以留言,可以发表自己的日志、照片、视频等等。校内网不但提供了与同学分享的空间,还可以找到失散已久的同学,打理自己的同学关系,看起来很有用。

2、满足好奇心。我们总是想知道别人在干什么,不但想知道别人在干什么,还想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而校内就恰恰提供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来展示自己的想法,以及分享他人的想法。我们总想看看别人的日志写的什么,别人的照片是找的哪里,别人现在在干什么。这样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们继续心满意足的使用者SNS类网站,如校内。

3、获得信息。网络是信息的发布地。而校内网上别人的分享恰恰就是经过很多人筛选的有用的信息。我很喜欢在校内上获得这些信息,因为我可能没有时间去搜索这些信息,虽然它们有很多是重复的,并且信息的真实性以及有用性是值得怀疑的,并且信息是否可以Google一下就获得也没有被检验,但是,这些信息我们还是怀揣着好奇去看看的(这好像又回到上一点了)。我确实在校内其他人的分享上获得了很多的信息,也获益匪浅。

4、娱乐性。校内等SNS网站内都设有很多小游戏,比如说开心农场,奴隶买卖等等。先不说这些游戏是否对人的人格产生影响,但看这些好玩的游戏的实际效果就可以看出它们的成功之处:我看过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乐此不疲的去其他人那里偷菜,也不知他为什么会偷的如此开心。还有听说有人为了等着农场收获,防止被别人偷而等到凌晨才睡觉。反正我从来没玩过这些游戏,觉得浪费时间。

缺点:通常会有一个But/However等强烈的转折。这个东西确实有些缺点让我关闭它。

1、侵犯隐私。我不想被人在校内网上随便就搜索到,因为你只要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搜索里面所有的人。我觉得个人的网络隐私是很重要的,这关系个人的信息能否被别人轻易搜索到,毕竟Google已经很强大了。可能是我太内向了?反正我是不想被人搜索到我的个人信息,我在校内注册时的个人信息都被我擦除掉了。

2、浪费时间。其实校内上真正有用的信息并不是很多。每天我上网先要点开链接栏里各个网站,其中就包括校内。校内我通常是看看有什么新鲜事,看看分享的日志、视频等等。不过这样的时间其实可以看看其他的东西,不一定非得看校内,我觉得。

没了,基于以上两点,我成功的关闭了我的校内。但是我相信千橡公司还保留着我的个人信息,不过没关系,只要它不公布出去就好了,现在在校内里已经搜索不到我的信息了,不错。

Blackberry 黑莓8700g 测评

由于我家相机有些受损(对焦功能损坏,照片都是模模糊糊的),故不能放上真是图片,特在网上找来一些图片充数。

1、外观

黑莓的外观没的说,8700g的蓝黑色更有一种霸气的感觉,酷酷的,记得第一天从快递员手里拿到手机的时候,就深深被它吸引住了,简直堪称完美。我收到的87是从淘宝上买的,据说是14天机,720元,加上快递费一共740元。不过我怀疑不是真正的14天机,因为数据、通话记录的使用时间都已经清空了,而且手机右上角的接缝处不是很牢固,疑似被撬过,不过可能没有被真正打开过,因为左上角的接缝很紧。让我欣慰的是USB插孔和滚轮都很新,不过貌似这两个是可以换的,所以到底是不是所谓的14天机也不得而知了。不过机器很好用倒是真的,也就没有必要去追究那许多了。键盘有点松,不过这是87系列的通病,没有必要求全责备。键盘很紧的感觉,发短信很有手感。电池盖也很紧,我很少拔电池,除非内存不够用。不过插GSM卡的卡槽有很明显的划痕,可能用过多次了,而且电池也有触点,明显用过,不过电量还可以,跟新的差不多。其他外设都是崭新的,很好。

2、打电话、发短信、信号

打电话显得有点笨重,不过手感不错,音质很好,音量可以调节。发短信开始很不习惯,可是后来越来越习惯了这种QWERTY键盘了,打字效率很高,不过发字少的短信应该没有Nokia的快吧,英语输入肯定快许多。信号好的不能再好,这黑莓的信号怎么能这么好呢?我很欣慰啊,要是早点买的话就不会被南农那么差的信号所累了。

3、应用程序、智能手机

黑莓是智能手机。我不知道智能手机到底智能到哪里,是不是可以装很多软件呢?反正黑莓的软件很多,很多都是BBer(BlackBerryer)分享的,除了看电子书,还可以看word、excel文档,甚至编辑它们,看pdf文档,等等,这还不包括强大的上网功能。电子书是我最常用的,很好很强大,配合87宽大的屏幕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Kindle。

4、上网

还没有用过,敬请期待中。

北京,又是北京

已经不止一次去过北京了,旅游,学习,看ZZ,考试,转车……北京的天依然灰蒙蒙,北京的交通一如既往的堵。这次北京之行显然有些匆忙,26号晚上上车,依然硬座,27号早上到,买第二天的火车票,找住处,看考点,28号上午考试,下午辗转给ZZ退学校的银行卡,乘地铁到奥体中心,看鸟巢,看水立方,晚上回ZZ学校请她的寝室同学吃饭,晚上到火车站,硬座,29号早上到,给ZZ的大姑买票,回家。总的来说这次旅行十分顺利,日程安排稍稍紧张,规划得不错。

26号ZZ先来我家,发现我家已空无一人,两人遂决定赶到ZZ家,等ZZ妈给我们做饭,嘿嘿,我骑着emule带着ZZ走到ZZ姥爷家,将车放在仓库里。ZZ妈给我们做了丰盛的晚饭,然后大约6点左右我们出门,坐原611路去沈阳站,路上是一派沈阳北面破败的景象,原

来大型国有企业的所在现在已经凌乱不堪,有一段路全是卖重型机械的,印象很深。沈阳站依然是传统的俄式建筑,古朴而高雅,站前的坦克碑已经被拆掉,没有了当年的气势。从丹东开来的K28车厢干净整洁,装修用的是淡黄颜色,给人温馨而舒适的感觉,很是喜欢,打算以后家里也用这种颜色。困顿的一夜,车上很热,带来的长袖衣服暂时没用。

第二天一早到北京,出站去买第二天回来的车票,很好买,不过ZZ的返乡半价不好使,售票员也没说清原因。坐在车上开始给收集的各个日租房老板发短信询问是否有空房,结果全军覆没,不得已只得在ZZ学校附近的宾馆住,学生证竟然有效。中午在百旺吃,下午去看考场,坐车坐过了一站,回来路过人大正门。对于二进宫的我来说,考试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不过还是在当天晚上看了看总结的提纲。

第二天早上6点就起,吃了前天晚上买的面包,还有失传已久ZZ当年最爱的“喜乐”牌酸乳饮料。坐车到人大门口下,7点刚过就到考场门前,ZZ先进去考,我是10:30那场的。有个胖子体温37.7℃被拒绝进考场,和下一场一起考的。等了半天ZZ出来说全是高频,不错,小安慰自己一下,也进去考。果然是高频,两道Issue都是,抉择了半天写哪个,开始有点紧张,后来慢慢适应,Argument也是高频,都练过,还不错。中午从考场出来,直奔ZZ学校东区退卡,等了半个多小时,退卡成功,还多得了意外之财。坐到五道口,上地铁。从地铁出来是宽阔的石板路,直通远方的鸟巢。然后开始狂拍照,幸亏带了相机来。鸟巢里面说实话也不是很大,跟沈阳的奥体中心比。参观的人很多,票价50元,学生票半价,只可惜我的学生证被学校收走了……然后是水立方,里面凉爽如秋,煞是漂亮,票价30元,学生也是半价。有人在旁边的练习泳道有用,一次50元,必须有深水证,没有的鉴定费20元。然后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ZZ学校西校区(这校区怪多的)。晚上请ZZ宿舍同学吃饭,我狼吞虎咽,粥铺的粥很好喝。吃晚饭到ZZ学校新综前的草坪上坐着,有人唱歌,有人散步,我们谈着。这样的场景我不知道ZZ的感觉,我是特别感伤,大学的同学又是同宿舍的能再见几次呢?8点半我们依依惜别,坐车到火车站,站前广场依然人流如梭,或坐或站。我们很早上车,是个两人的好位置,迷迷糊糊睡过了一夜,车上很冷,幸亏带了长袖衣服来。

第二天一早到沈阳,结束了我们短暂而充实的北京之旅。总结起来,ZZ说时间太短了,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逛更多的地方,但是考虑到宾馆昂贵的价格我觉得还是早点回家的好。

科研日志?真的假的?

审视了一下日志,突然发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弱小的心灵面前:所谓科研日志竟然与科研一点关系也没有?好吧,比较汗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嗯……咦……我开博客是在暑假,而现在离开学还有1个多月的时间呢,我真正做研究生的生活还没有开始呢,是吧。所以等到时候我就会写些与科研工作有关的问题啦,比如说论文啊,实验啊,之类之类。不过,但是,然而(此处强烈的转折,读者需注意,这是博主的内心独白,action……)难道暑假就不能做些与科研有关的事情吗?难道暑假就要荒废吗?难道博客是写些YY东西的地方吗?No!当然不是,所以,从今往后我要改写规正,努力做好我所谓的科研博客啦,敬请大家拭目以待。关于博客改正的思路,我尽量做到完全原创,但是可以用部分其他人的文章,但是一定要有评论;还要介绍一些高科技啦,实验方法啦,思路啦,心得啦,之类之类。

为什么我要写科研日志而不是生活日志呢?这是由于我的学习生活决定的,上了研究生当然要每天实验,实验,再实验,当然要写些东西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了。所以,博客是个好方法。

劳动最光荣

刚才送ZZ回去,发现沈阳的夏天是多么的美好啊,阳光不晒,躲在楼房或者树的阴影下就会感觉特别凉爽,特别是风大,这夏日的小风堪比南京的秋风了。总之这一切让我觉得沈阳就是给人避暑的!好了,再吹要写跑题了,题目为什么是劳动最光荣呢?听我道来。

刚才,确切的说是在中午吃完饭的时候,ZZ在我屋里看我小时候的照片,我由于刚吃完饭的缘故跑到厕所里闲逛,发现楼上的厕所是真的太脏了啊。墙壁上虽然都砌上了瓷砖,可是淡黄色的瓷砖已经开始发黑了,再看看朝北的那扇窗户已经看不道外面的景色了,所以我发充分扬了在家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的优良传统,找到一块抹布开始擦。这一擦不要紧,我是越擦越起劲,原因是我发现干活的效果是立杆见影啊:刚擦过的瓷砖还有窗户霎时间就清亮了许多。然后ZZ 也过来帮我擦,还充分发扬了不怕苦不怕高的神经,蹦到了一米高的水池上擦窗户,我充分信任她自小上房揭瓦的事没少干,所以也没在意,自顾自的在一旁刷厕所。突然我爸从楼下向我喊话说让我给太阳能热水器上水,这时ZZ基本擦完,还不忘让我扶着下来,身手早已逊于当年孩子王的时代。我就在厕所上水,ZZ 又去我屋子里擦地,这可是她自愿的,我没有强迫她……一会儿ZZ很惊讶的让我看抹布有多脏,我接了一盆水来刷抹布,一盆水瞬间变黑,于是我又接了一盆,又黑……反复多次后ZZ告诉我说她只擦了一小块地,我就晕啊,我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啊!然后我进屋接替她,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叮当当之势擦完了,屋子立时亮堂了起来,我一看太阳光刚好照进来,晕啊。至此,劳动暂时告一段落,我的世界有一次清净了,但是,新的劳动随时都有可能开始,让我们时刻准备着吧!

食物的力量

发现一种增加看书动力和效率的方法:借助食物的力量。今天下午看题目,我把题目号记下来,然后在每个题目号上面放了一个豆豆,我和ZZ两人谁看得快谁就拿下一个豆豆吃掉然后看下面一道题。我们两个玩得不亦乐乎,看题的效率大大增加,速度飞快。可是到后来我和她吃得都比较撑了,就比谁先看完然后给对方豆豆……(还真是无聊哈)由此我发现了食物的巨大作用。试想我们小时候,哦,不用说小时候,就是上大学了也要算数学题。每当遇到一道比较有挑战性的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买个雪糕放在旁边,我们一边算雪糕一边化,由于我们想急切的吃到雪糕又不想然雪糕化得太难看,所以会集中精力飞快的算题,往往能够达到比较高的效率,嘿嘿。不过就在我这样YY的时候,我发现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控制不了自己食欲的人,那样他/她绝对捱不到最后;不适用于对食物没感觉的人,他/她可能根本不想吃;特别适合于比较珍惜粮食又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比如说我自己)……结果我发现自己又开始YY了一些别人看不懂的奇思怪想,好吧,那就这样吧。

人口问题

前段时间看到南方周末网站上关于生二胎的调查,竟然有80%多的人在开放二胎的情况下会选择生二胎,这着实让我震惊。试想能够关注南方周末这种网站恐怕只有吃饱了撑的没事闲的所谓精英阶层了吧。这些人竟然都选择可怕的二胎,看来我们国家人的观念经过这么多年计划生育的诱导没有大的改变,依然有如此多的人不怕麻烦的生二胎。好吧,看来人大某教授的论调是会被事实推翻的,他说要开放二胎政策。我觉得这会导致国家人口的进一步爆炸式增长。首先,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并没有在农村得到有效的实施,举例来说,我见过的南方很多农村家庭没有选择只生一胎,而是无一例外的生了二胎,甚至五胎。其次,虽然计划生育在城市的实施效果远好于农村,但是通过这次调查,我看事情不是这样的,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富有的中产阶级家庭可能会有倾向选择再添一胎。最后,如果真的放开二胎,那么是城市放还是农村放,还是城市农村都放呢?我觉得城市农村区别对待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广大农村没有办法比城市执行更严格的计划生育制度,那么看起来只有全部开放。毕竟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很大的,而且还要考虑农民工的问题,因为他们很可能在城市赚到钱后,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又回到农村去生育。这样就增加了农村的人口,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另外,我举得总人口的减少没有所谓专家说的那么可怕:经济必然出现衰退。虽然养老问题是很重要的问题,可是国家目前只负担城市人口的养老,不管农村。而且,像很多欧洲国家还有日本,也都经历了人口的减少,经济并未有的损害。况且,人口的减少对于环境、能源、教育等等的一切问题是终极的解决办法,国家为什么不能忍痛呢?

影评:《巴德尔和迈因霍夫》

该片讲述了一段“光荣的”历史,那是左翼思潮席卷欧洲的时光(我听说法国很多年轻人当时省下饭钱支持中国的文化大革命),那也是美国侵略越南的艰难岁月。该片以敏感的视角再现了德国左翼恐怖组织“红军旅”(也有叫红军派,赤军旅的,德语:Rote Armee Fraktion,简称RAF)的历史。从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该组织从建立到发展达到顶峰再到灭亡的全过程。影片没有过多的政治教唆,也不见得是“政治正确”的,但是该片以真实到纪录片的笔触再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我觉得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但是深度不足,应该可以有更多细小的情节完整的烘托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影片的时间跨度不大,但是想在144分钟内将数次恐怖袭击事件以及该组织的历史发展交代清楚是很难的,不过该片很好的克服了这一困难。可是细看该片,节奏仍然略显过快,尤其在讲到该组织第二代领导人的时候,没有交代清楚。该片的摄影一般,取景中规中矩,对于想参展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来说,题材的敏感性是其最大的特色。IMDB评分:7.4/10 (5306 votes,2009-07-1)

书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一切始于肖的一本不知何年月的《读者》,七堇年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一文有着华丽堆砌的辞藻和夸张的描写,一切都指向一个冲动的多愁善感的女孩的文字。很想看到这本书,因为那篇文章的文字足以唬住任何有过高中蹉跎岁月的人脆弱的心。所以暑假回家就在当当上买了,发货一如既往的慢,拿到手的书外包装已有破损。言归正传。书中多为小说,文字功底深厚,表达含蓄而简练,完全没有了《读者》中那篇文章华丽的修饰。小说的内容多为病态的高中生活的描写,以及更加病态的反高中生活的描写,比如说看各种电影,听各种音乐,夜不归宿,等等等等。作者刻意用这样一种表达来掩盖小说深度的不足,给人一种夸张的感觉。感情情节牵强而过多修饰,很难想象一个正常的人会有书中的种种举动。总结起来就是这是一本给十五六岁懵懂少女看的小说集,足以唤起少女渴望小资生活的欲望。书中最后一篇被《读者》摘录的小说虽然文字显得格外华丽,但感情真挚而令人充满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