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老板

我于离开南京的前一天去找老板。离开南京的前两天也去找了,校长办公室的一个大妈说他去北京开会了,然后很热情的去里屋看了一下日程表,然后很肯定的跟我说他刚到机场,已经派车去接他了,然后问我是他的学生?我说是,然后悻悻离开。离开南京的前一天又去行政楼,门锁着,依然悻悻离去。回到实验室,惊讶的发现老板的车停在那里,老板从来见车即见人。我跑到2楼他的办公室就敲门就进去了。我说了我的来意,他明显表现出不认识我,然后问了我的课题,我说这个课题没有什么研究价值,人家早研究透了,唯一值得研究的是什么什么……我跟他说了一大堆,发现他不大懂,我就在那傻站着,看他摆弄电脑。后来他跟我说让我去找另一个老师去聊聊,说他也是搞我这方面的,我说好。临走他问我是辽宁的?我说是,订票了?我说是,几号回?我说明天。明天就回啦?我说恩,同时做吐舌状,然后赶紧逃离现场。之后去找那个老师聊聊,他让我做我不想做的东西,不理他,我自己想。离开南京那天,也就是昨天早上,提着大包小裹龇着牙往火车站赶,在教学楼旁边遇到老板的车,心想老板可真会停车。不巧刚出5号门正看到老板和另一个人进来。老板冲我打招呼,说,回去啦?我说恩,想了半天不知道该说什么,说了句周老师再见,又赶紧逃,活像一个民工看到前方的火车,后面是略过去的火车工作人员。

空荡荡的校园

最近学校放假,确切的说是本科生放假,校园里顿时变得空空如也。原本傍晚熙熙攘攘的马路上很少看到人影。只有南苑一食堂假期继续开放,北苑的民族食堂只开到元月31号。最近中午去民族食堂吃饭必爆满,感觉突然间涌出了许多平时不存在的人。人们吃完饭就又消失不见了,好像是奔回各自的办公室和实验室。我很不适应这种种空荡荡的感觉。大学本来就属于城市里一座不小的避风港了,要是再没个人影可就真的啥都没有了。从前我都是一放假就回家,从来不在学校呆很长的时间。因此对这种满眼看不到人的感觉还真是有些陌生。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陌生。因为人都是群居动物?不见得,我就很喜欢一个人呆着。好吧,不知道了。不过这样也未免挺好,拓宽自己的视野。前一段时间还看过一个电影Into the Wild(《荒野生存》)。里面的主人公就是想逃避城市的生活,想独自一个人到阿拉斯加的荒野去,结果最后死在了阿拉斯加的荒野里。逃避。如果说到荒野里去算是对城市生活的逃避,那么习惯于城市生活的我们不也算是对荒野对田园生活的逃避吗?

大病一场

最近经历了一场大病。起因是周日晚上宿舍同学出去吃饭,席间灌了一瓶凉啤酒。吃完回去之后就感觉胃痛难耐,就近到药店买了一盒健胃消食片,结果还是不行。晚上大概7点多钟的时候就哇的一下全都吐了出来。吐了资料室一地的污物,还好有同学过来帮我收拾了一下。我也虚弱的不行,只好回宿舍休息。回到宿舍,躺在床上也是辗转反侧,胃胀依然未能缓解。不过处于弥留之际的人也不能起床干别的,躺在床上躺到凌晨三点多,疼得实在不行,索性坐起身来,坐着坐着就又有要吐的感觉,我刚想下床,就忍不住又吐了出来,还好这次吐的比较少,只是一些粘粘的液体,有点苦味。然后我起身换了床单和被套,倒头就终于睡着了。第二天早上去看医生,医生一看我还活着就说没事,开了一盒健胃消食片,还有一盒维生素B和维生素C就把我打发回去了,叫我不要乱吃东西,诊病期间还大说特说学校的风气不好,就爱喝酒,老师每年体检有500+肝都有毛病,都是喝酒喝的,云云。我没兴趣听她在那说,拿了药赶紧回了资料室。自从前一天晚上吐了之后,资料室就弥漫着一种奇怪的味道,我也觉得资料室不能呆了,就跑到506动科的房间找了一张桌子权且作为以后的学习桌。上午看了一会文献,越看就越觉得没力气,上午11点就跑回宿舍睡觉。这一觉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啊,一觉睡到快4点。起来吃了点面包,浑身还是无力。晚上ZZ来看我,把我感动够呛,感觉身体暖了许多。我想我的病有可能是长期呆在那么冷的房间积下的病根。晚上送ZZ走后就直接爬到床上睡觉觉了。从8点一直睡到了早上7点。起来感觉精神甚好,就是不太想吃东西,不过不吃也不行,还是去楼下买了一碗粥和一张饼吃了。至此该病就算有所好转。

总结起来该病形成的原因:1、资料室很冷,一直在资料室里被冻着,身体一直很冷;2、不能喝凉啤酒,可能当天晚上要是不喝啤酒的话还能好一点;

对策:1、每天晚上用热水洗脚;2、不喝啤酒了(要喝只喝葡萄酒)。

又是很久不写博客了

很久不写博客了,本来Wordpress主站在中国被解禁了,然后又被封了,Google的Blogger就一直没有解禁过,因此写博的动力大减。再者最近一直在忙一篇多元统计的论文,今天终于正式写好并打印出来了。写论文的时候真是苦尽甘来啊,从什么也不会,然后自己一点点照着书、老师的课件、网上的资料来做,写程序;程序写错了再重写重查,看哪里不对,其中的辛苦至今让我唏嘘不已。好在最后论文终于搞定,而我也学会了多元统计的诸多方法,虽然不是特别懂,特别精通,但是拿来批数据应该是可以进行回归分析了。今天先写这些。

科学新闻

1、《柳叶刀》社论:中国需对学术造假采取行动
2、中国毕业生向耶鲁大学捐款888万8888美元

不想发表太多评论,井冈山学院学术造假行为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在中国学术造假的何止井冈山学院一家,在中国期刊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搜到一稿多投的论文,他们当初这么做的时候也不想想,现在的论文都上网,这样别人不是一查就查到嘛。

看到第二个新闻我并没有太多的惊讶,只是觉得钱多。美国大学校友一直就有向母校捐赠的传统,只是很多国人不懂为什么张磊不响同时母校的中国人民大学捐款。可见我们的大学与美国的大学在育人上有很大的差别。我们的大学更多的是灌输浅显的知识,而人家美国的大学更多的是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教你怎么做人,这就是张磊为什么会说:耶鲁改变了他的一生。这让我想起我们学校来,在申请的资金比不过别的学校的时候,我们要想培养出合格的本科生,惟有发展我们的人文学科,让我们的学生拥有更完善的人文素养。

关于实验室的浪费问题

实验室很浪费,真的很浪费。大白天的走廊、楼梯里的灯很多都亮着而没有人去关,我每次从楼梯上下楼都是走一路关一路;更甚的是一楼的中试车间,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是灯火通明的,既无人参观亦无人做实验;还有听宿舍同学说做微生物实验的连最简单的琼脂培养基都从来不自己配,都是买现成的;更可恶的是出差本来是有每人每天¥50的补助,不过很多人竟然连与出差有关无关的所有费用都去报销,比如说要出差了,去苏果买一大堆吃的,然后等着报销。我对这些行为真的很看不惯。做实验的钱都是从政府申请的课题资助,都是国家给的,我们不想着怎样好好做实验,用实验结果支撑国家的科技创新,而是占尽国家的便宜,这样怎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话又说回来,国家的钱都是税收得来的,如此浪费国家的钱就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我们出了校门自己工作后也都变成了纳税人,不知道那时会不会想起当初自己的科研浪费情况。可能有些人根本不会考虑这些事,他们会觉得占了国家的便宜花了纳税人的钱是当权者理所当然的,很多人心向往之,就像现在这些给自己买吃的拿公款去报销的人。有些人可能觉得我们实验室有的是钱,可是我看别的实验室的老师也不缺钱,人家把关就很严,能不买的仪器就不买,能借来的试剂就借,能自己配的就自己配,关键还是观念的问题,也是监督不严的结果。所以我觉得应该有切实的监督机制来制约这种不当的行为,不知道实验室有没有对所有报销的发票进行审核,如果没有应该进行严谨的审核作以监督。此当为实验室长远发展之计,亦为国家民族长远发展之计。

宜家 IKEA

昨天和ZZ一起去了南京宜家家居转了转,我买了一个¥9.9的衣柜储藏单元,也就是一个拓展衣柜空间的小东西。当然,收获不止是这么多,老外做家居的经营理念才是更深切的体会(还有两个小铅笔,一个纸质的卷尺……这两个ZZ问工作人员了,是可以免费拿的)。

我们早上8:30从学校出发,坐84W到城头城站下车,下车就看到“宜家家居”几个大字。进去的时候人不多,我们先从3楼开逛,3楼主要都是大件的家具,从卧室、客厅、厨房、书房到卫生间,还有很多整体设计的展示间,让我和ZZ看了目不暇接。奇怪的是宜家里只有家具,好像没有地板啊之类的东东,我想可能是国外的房子都是精装修的房子,地板都是建筑商包的,不像我们国内建筑商给你的只是一个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的房子,大白都需要自己刮。我想这点宜家做的还是欠火候,没有考虑到国内的实际情况,地板和地砖的市场也是很大的呦。再说说宜家里面的产品质量,很多都是国外进口的产品吧,质量应该没的说,价格呢略显贵,不过考虑到不会被骗到,价格就不算什么了,一分钱一分货(不过今天上网看也有人说宜家的家具容易起皮啊什么的,看来还真得多看看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宜家里面最漂亮的要数整体的样板间,作展示用的,这些都是专业设计师设计的,无论从颜色的搭配还是舒适度来说都没得说,很漂亮很实用,什么时候自己有房子也装成这种样子就好了。我们逛到10点左右的时候不知不觉人多了起来,看来我们还是来早了。我们下到2楼,2楼主要是各种小家具小配件,什么墙上的架子啊,什么各种杯具啊,各种床垫啊之类的,我的那个衣柜里的东东就是在这买的。出去之前是个商品自提区,很高的架子摆满了未组装的家具,看好的家具可以填好单子在这里取货,很方便。不记得是3楼还是2楼有一个餐厅好像,里面的吃的还是挺贵的,觉得,所以没在那里吃。不过2楼收银台外面有个卖外卖的地方,热狗¥3(自己选择挤番茄酱还是芥末酱),冰淇淋¥1(还是自助式的,自己控制冰淇淋机出冰淇淋,只要你技术好,可以让冰淇淋出来很多……不过人家只让玩一次,注意素质),热饮¥6,可以续杯的,我续杯续杯再续……这样单杯咖啡的成本可以降到<¥0.0000000000……00001,只要你能喝(这个是人家规定的可以续杯,我是遵守规则的),还有饮料¥5,冷饮¥3,这两个好像不能续。总体来说男生吃3个热狗,1个冰淇淋,再加无数杯咖啡就可以吃饱了,女生1个热狗+1个冰淇淋(咖啡与男生一起)也可以了,两人合计¥19(1个热狗+1个热饮只需¥8),还是挺划算的。不对,竟说吃了,有点跑题。

好了,宜家给我的总体感觉还是很好的,以后买家具就到这里。

信心

昨天和ZZ宿舍同学去K歌,突然发现自己唱歌还是挺好听的。以前唱歌的时候从来也没放开了唱过,而且觉得拿着话筒唱和平时哼哼是很不一样的感觉。直到昨天我才发现,原来拿着话筒在众人面前唱歌也是很无所谓的事情,何况俺的天分还这么高,潜力还这么大,嘿嘿。那么原来怎么就不敢唱呢?我觉得可能是自己对拿着话筒唱歌这种感觉没有适应过来,而且以前唱歌很是腼腆,自己喜欢唱的歌就那么几首,有的歌还是非主流的,KTV里都很少有,更何况自己听过别人唱的歌是从来不会去主动唱的。这就导致原来的窘境。不过从昨天的情形来看,听过几遍的歌基本不用练可以唱出来,嘿嘿。看来有的时候信心也是建立在自己胆子大的基础上的,有些事情只要自己胆子大就可以做的很好,而如果你胆小不敢去做的话就永远也做不好了。

为什么不参加活动呢?

今天下午本是有实验室的联欢会,我却在中心待了一下午,借口感冒(其实真的有点不舒服,中午一觉睡到快两点)。下午看了《第一滴血4》,兰博果然老了,不过老当益壮,杀人仍然不眨眼。想起了前几天的院迎元旦晚会,垃圾得不能再提了,那是我经历的最差的晚会,无论从主持人还是节目,简直是粗制滥造的典范。我就不明白怎么越到研究生这个才艺啊什么的都变得越来越差了呢?难怪说在中国读到博士的人都是最差的,能力果然不行啊,就这批人怎么可能把我国的科研搞好呢?郁闷中……

不过今天下午的实验室联欢会就没有什么理由不参加了。上午还忙活了一上午,搬东西啊,搬桌椅啊,搬水果啊,还把所有的气球都吹起来了。不过我好像不太适应这种群体活动,就像现在的政府很怕群体性事件一样。人一多的时候,尤其是像这种娱乐活动我就想把自己藏起来,完全没有兴趣参加。还有一点就是我很不情愿大晚上跑出去,晚上好好的时候就应该在家里、寝室或者学习室呆着,在外面瞎跑干什么呢?

大鱼

影片充满了奇幻色彩,也不失温暖的亲情。影片用一种逐步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传奇”的一生,当然这种“传奇”有很大的虚构性质。小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跑到镇子上的一个老巫婆那,传说人们可以从老巫婆一只瞎了的眼睛里看到自己是怎么死的。既然知道自己最终是怎么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么在其他的时候也就不怕会死了,这是影片主人公的想法。他从小喜欢冒险,青少年时因为自己的骨头长得太快不得不在床上躺着等待肌肉变得更结实,这一躺就是三年的时间。然后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棒球,篮球,橄榄球,他是学校的体育明星。忽然一天镇子里来了一个巨人,偷吃了许多羊,他出面去说服巨人和他一起离开这个小镇,正向他说的,这么小的城镇容不下巨人庞大的身躯,也容不下他自己的理想。在和巨人离开小镇的过程中,他独自一人来到阿拉巴马州的幽灵镇,镇上的人们过着世外桃源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有人干扰,没有人发现他们,可是他并不想呆在那里,因为外面的世界他还没有看过。他和巨人到了一个马戏团所在的地方,巨人加入了马戏团,他自己也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心上人。可惜那个女孩已经上了大学,于是他也去奥本大学找那个女孩,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将女孩娶到。可是朝鲜战争将他带入了战场,他加入伞兵,空降到敌后,被两个双胞胎女演员发现,他劝说她们和他一起回美国,并介绍她们到好莱坞。后来几经辗转,他回到了美国。他去钓鱼,传说河里有一条大鱼,她是小偷的灵魂变的,因此人们都钓不到她,而他用自己的结婚戒指将大鱼钓到,后来又放她回到了水里,这也是影片片名的来源。战后他开始做产品的推销,并最终成功。可是这时的幽灵镇已经不是那个世外桃源了,外来的人们带来了银行也带来了贷款与欠债。小镇从此萧条破落。他说服富翁买下小镇,还原了小镇原来世外桃源的面貌。可以说,影片主人公自己所讲述的一声充满了传奇魔幻色彩。可在他儿子的心里,这都是骗5岁小孩的把戏,他从没有信过。直到主人公老去,临终之际,儿子才慢慢明白父亲为什么会将自己的一生想象得如此绚丽多彩。

其实主人公并不是凭空想象,他所讲述的内容都是有现实依据的,只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加入了一点浪漫奇幻色彩,故事就会瞬间变得与众不同。主人公是有浪漫的天赋的,从来也不是理性的产物。其实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也不必有太多的理性。理性往往是平凡的、昏昏欲睡的陈述,而向其中加入一点点感性的想象,生活就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我想这就是影片所要告诉给我们的。